88第八十八章(2 / 2)
“四郎君你误会了,阿茵她也是昨晚才刚想到要增加药社的其他功能,而不仅限于研发熟药这一项功能,是吧妹妹?”
王文茵颔首,“先前我对这药社的设想仅限于制作熟药,但认识绿珠姐姐后我便有了新的想法。既然姐姐常年为妇人看病,那我们为何不先尝试着做一家专门服务妇人和小儿的‘妇幼保健药社’呢?”
“好主意!”赵元宁兴奋地跳起来,发现大家都朝自己看来,哂笑道:“我的意思是阿茵妹妹提出的这个‘妇幼保健药社’太有创意了!我兄长最擅长的便是儿科同内科,是以我家在汴京的药铺便是以这两门专科为主要治疗方向。但汴京城内尚未有一家专门诊治妇科同儿科的药铺,若是我们能将‘妇幼保健药社’做起来,定然很受欢迎。尤其是很多妇人的隐疾说与男大夫多少有些难以启齿,但若是有绿珠姐姐这样的女大夫在,那就方便许多。”
王文茵表示认同:“‘妇幼保健药社’主治妇科、产科、儿科,还能指导帮助妇人生产生育,降低妇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死亡风险。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同步开设‘月子社’,让妇人在‘月子社’受到良好的产后调理,平安度过产后最艰难的第一个月。”
“这‘月子社’可是要收费的?”绿珠担心道:“家境贫寒的妇人怕是拿不出铜钱来支付这笔费用。”
王文茵想起后世的月子中心,那都是为中产以上富裕家庭服务的,好是好,却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但在家坐月子也要请月嫂,月嫂一个月的工资比很多都市白领还高,而生孩子的女人还是得不到很好是照料,出了月子就有各种后遗症。
“‘月子社’自然是要收费的,因为月子社除了需要女大夫为产后的妇人巡诊,还需要护理员和月嫂帮助妇人照看婴孩和本人,这些护理人员都是要付工钱的。但我们可以将‘月子社’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端月子社,一类则是平民月子社。”
“高端月子社面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娘子,实行一对一定向服务,住的月子房都是单人套房。而平民月子社则是面向中低层妇人,孩子和妇人都有护理员跟月嫂统一照料,减少人员的支出,当然住宿条件也会相对普通简单一些。”
“我懂了,阿茵是想用高端月子社去补贴平民月子社,是不是?”绿珠问道。
王文茵点头,“正是。不管是‘妇幼保健药社’还是‘月子社’都是必须盈利的,否则就无法维持经营下去。但若只是为了盈利便只能面向贵族阶层,容易把路走窄了。我们创办‘妇幼保健药社’的目的是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服务,所以将一部分盈利拿来补贴,或者让家境拮据的妇人以其他方式代偿也是可以的。”
“阿茵妹妹说得对,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若是无偿提供帮助会被视作理所当然,甚至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利。但若是用适当的补贴兼之其他方式代偿,受了恩惠的人反而会感激,不会有其他想法。”赵元宁对此深有感触,他兄长会定期给贫困的人出义诊,布施一些免费的药材,但不会将这种慈善行为列为药铺的常规项目,怕的就是被病患视作理所当然,为同行所排斥,危及药铺声誉。
绿珠跟随义父行医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病患,自然了解人性的复杂多样性,有的人求你看病的时候可以给你下跪,一旦治不好就把全部责任推给大夫,甚至威胁恐吓大夫。
“我赞同以工代赈。”绿珠道:“反正我们也需要培养护理员同月嫂,给妇人提供就业的同时还能低销一部分医药费和护理费。”
“护理员同月嫂容易招到,倒是妇产科同儿科大夫比较少。”赵元宁感到有些棘手,“我家虽主治内科同儿科,但好的儿科大夫只有家兄同另一位老大夫。家兄大部分时候都需在太医院待命,怕是分身乏术。”
“我倒是认识一位非常出色的儿科大夫。”绿珠道:“此人名为钱乙,字仲阳,祖籍钱塘,幼时丧母,其父又弃他远行,由其姑母抚养长大。少年时随姑父行医,深耕儿科几十载,在小儿体质学说、四诊合参独重望诊、五脏辨证等方面颇具成就,著有《伤寒论发微》,《婴孺论》,《钱氏小儿方》等作。他与我义父曾是同僚,或许我可以将他请来为‘妇幼保健药社’坐镇。”【注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