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收获(1 / 2)
铜板放在专门做的小匣子里,顶上削一个口,仿照存钱罐的样式。
不过开口大一些,好往里扔,也好往外倒。
许念归帮着做一天活,沈慕林自然不会亏待他,三人点了羊肉泡馍,痛痛快快吃完。
又去肉铺拿订好的棒骨和下水,回家晚上还要腌制浸泡去腥味。
路过书行,沈慕林突然想起那日看的话本,特意叫许念归停下车,在外等一等,顾湘竹跟着他进去。
房映之坐在前堂蔫头耷脑扒拉算盘,刚过完年,许多来买纸墨的,忙了一上午,连他也不得空闲。
心里惦记着刚拿到的《孽行记》的手稿,恨不得马上抄了发下去,好早日上架。
有人在他跟前敲了敲桌子,抬头一看,是顶好看的小哥儿。
房映之从脚边搬出一套打包好的笔墨纸砚,拍到桌上:“一口价,二两四钱,够你家里人读半年书了。”
沈慕林摆摆手:“我不要这些。”
“那你……”房映之抬开耷拉的眼,忽见他身后的顾湘竹。
他见鬼似的站了起来,下意识吞口唾沫:“小哥儿要什么?单买也成,我瞧你有缘,给你便宜点。”
顾湘竹站在沈慕林身后,微微蹙眉,林哥儿今日要来书行做什么?
听房映之做作的动静,忍不住暗暗叹气,可别叫林哥儿瞧出来才是。
“三木先生的佳作,可有新的了?”
“……”
房映之偷瞄顾湘竹一眼,这是没告诉夫郎,还是存了试探他是否守信的心思啊。
前两日通过纪子书定下了今日收稿。
房映之早早就去纪子书家等着。
眼巴巴把人等来,赶紧和纪子书看了起来,两人越看越觉回味无穷,房映之过去卖了无数话本,就知这话本要爆,当下就要买断。
顾湘竹沉默无言,并未答话。
房映之又添了些银子,仍未得到回应。
他存了试探心思,莫不是没打算卖吧。
顾湘竹悠悠开口:“我每月交稿一次,数量由你订,你这儿每卖出一本我都要得四分利。”
“四分?!”房映之心里计算着金额,这样一来,他赚头便少了很多,“我这儿还要雇人抄书,要买纸买墨,若是拓印倒是少些人工,可拓印也要不少钱呢。”
顾湘竹道:“你书坊已是县里最大规模,又背靠京中青墨雅阁,难道没有拓印版吗?”
房映之眼神震动:“你如何……”
却见那书生微微含笑,哪还不懂,这是诈他呢。
顾湘竹平和道:“过去在县学念书,有位同窗入京拜访亲友,提过一些新鲜事儿。”
说是那青墨雅阁,开了数十载,一跃成了京中文人骚客的首选。
无论是写诗题字,引论书策,皆可找到知己,也有话本闲谈无数,分门别类,隔着半堵墙,两方互不干扰。
某日不知为何来了个虎头鬼脸的大个子,张口闭口就说是那老板的侄子,来继承父亲家业。
老板倒是十分痛快,二话不说把好好的产业给了那小子,自此没了踪影。
而那侄子继承产业后,直接大刀阔斧改革,推倒墙,烧了话本。
从此青墨雅阁只余书生高谈阔论,隐隐成了寻访名士的不二之所,据说连龙椅上那位都来此处寻人。
人人都说那书行新旧老板间多有不和,叔侄之间满是龌龊,才逼得那叔叔背井离乡,自此下落不明。
顾湘竹细细算来,房映之三年间便将书行生意做得好红火,恰与那老板失踪时间相符。
至于是否背靠京中书行,有无都不碍事。
顾湘竹收回话头,颇为体谅道:“如此一来,你出纸张墨条便可,雇人也比请人抄书要省,另抄书字迹百变,难不成你在京中也如此做生意?”
“我可与你再让一成利,且与你签下合约,往后我写的话本全归你单独发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