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比赛(2 / 2)
徐梦瑶眼里露着惊奇:“时宜,你怎么在这儿?”
朱时宜一时半会儿不知道怎么解释。
“时宜替我,”肖玉涵直言,亲昵地挽住朱时宜手臂,“我们说好,晚上我请吃火锅。”
朱时宜点点头。
手上那陌生的触碰,她很介意,但她不好掉头走。
初秋早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朱时宜却紧张。
阳光洒下,她也没心情纠结自己没打伞没涂防晒霜。
她干脆拿出讲稿,嘴里默默念着。
手臂也不动声色抽出来。
很快就到入场。
朱时宜本想看稿,但台上讲者眉飞色舞,慷慨激昂。
她没能看不下去稿,才抬头看讲台。
她们组的牌号,不前不后,正正好。
这个比赛还有评委提问环节。
前几组,评委都没有提出太难的问题。
很快就到肖玉涵和徐梦瑶的组。
她们组有六个人,主讲人是徐梦瑶和肖玉涵,徐梦瑶是这组的负责组长。
徐梦瑶一直很努力,她上大学以来,什么活动比赛几乎都参加了个遍,专业课绩点也名列前茅。她的表现,自然出类拔萃。
肖玉涵也不赖,回答问题,一丝不苟。
讲完,台下评委鼓着掌,露出满意的神色,
雷动声歇,轮到朱时宜上台。
掌心微湿,朱时宜深吸口气,挺直背脊。
手掌悄摸在腿上抹了抹,她握住话筒。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第六组的......”朱时宜声音一顿,“主讲人。”
她还是没法把那个不属于她的名字说出口。
不说也罢,上组肖玉涵刚露面,这组又有个重名,一看就惹人怀疑。
“我们组的项目是??中药食品经济。”
“当下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高涨。数据显示......”朱时宜翻动着PPT,抬眼确认无误记忆中的数据,更加流畅地讲着项目计划。
讲解照常发挥。
朱时宜讲完结束语,深深鞠躬。
台下掌声平平。
朱时宜轻轻抿着唇。
轮到评委提问环节。
按照一般规矩,评委问的问题,最好是全体组员轮着回答。
只有一个人回答的组,可能“团队合作”分数会降低。
评委先问了比较平常的两个细节问题。
组员李晓宏回答了第一个,朱时宜回答了第二个。
评委点点头,抛出第三个问题:“中药食品是新兴行业,你们做了三个规划阶段,集中讲解的是初创期。”
“若想扩大优势,必然要拓宽市场。这样一来,从业竞争者加入,你们这个项目的优势,又该如何发挥?”
蔡家蓉面色难绷。
是她要回答第三个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在她们资料收集与思考的范围内。
按照规定,每个问题,可以有30秒的思考时间。
眼下,已经过去了一半。
朱时宜脑子飞快检索关键词。
初创期,优势。
三十秒过去,蔡家蓉别无他法,举起话筒,硬着头皮开编。
“我觉得,拓宽市场的......”她清清嗓,开口没那么磕磕绊绊,“同时,加大宣传,保障产品质量......”
台上一下无声。
朱时宜侧目,蔡家蓉眼角隐隐抽动,几秒功夫,眨了无数下。
学生赛事,参赛者紧张很正常,评委见怪不怪,也没有催促。
朱时宜却捉住评委眉心,一闪而过的跳动。
评委问的,是行业若能熬过初创期,迎来爆发期。
个体企业,该如何赢得市场。
朱时宜心一惊。
她发现,她们组的方案里,混淆了“行业”与“企业”的概念。
心间一沉,似是明了一种结果。
她稍稍摆正心思。
脑海忽然想起潘岳的演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