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机会(2 / 2)
纵观通篇,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加上平日相处的观察,他不怀疑她的沟通能力。
再抛开老生常谈的软件运用能力。
这点他懂,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擅长。但实际上,除了常规office操作,其他软件能力,都不好说真假,要用的时候,自会现学。
他最关注的,是他想要的、她提及的,洞察力、创新力。
潘岳印象里,朱时宜是个敏感的人。
敏感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又能使人步履难行。
朱时宜敏感。她不好意思躺沙滩、不好意思送风筝,在乎他人评价。
可最后,她仍躺了、送了、举报了。证明,她的敏感,利大于弊。
何况,她是MEETING的消费者,曾经设身处地,帮助公司,洞察到过琴城露营地的需求。
所以,洞察力,他相信。
至于创新力。
他不确定。
无论对方自证逻辑有多严密。
因为,在不了解之前,事实,才是最好的论据。
而朱时宜一个比赛项目都没有。
潘岳:【创新能力,有更具体的事情证明吗?】
朱时宜秒回:【冒昧问一句。】
【高中的,算吗?】
潘岳:......
他确实没见过谁求职提高中经历。
何况,大部分人的高中,压抑、忙碌、忽视个性,没什么实践创新经历可言。
起码他是这样。
潘岳:【说说看。】
他只出于礼貌。
朱时宜:【我曾在高中学生会社团部担任部长,也是合唱团的团长,组织过百团大战社团招新活动、跨省下乡社会实践社团演出活动、义卖游园会等,有一定的创新策划能力。】
朱时宜:【策划案撰写、公众号管理,我都做过,我这里还有记录,麻烦稍等。】
潘岳有些意外。
不是意外朱时宜组织过活动,而是意外,她的高中,还有这些“和学习无关”的活动。
不过几秒,他了然。
悦城人。
她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素质教育。
对方发来文件与公众号链接。
潘岳点开,策划案的逻辑格式不完整,但重点突出,特别是关于活动策划的细节,写得很认真,后篇还补充复盘反思。
公众号底下有她的署名。
倒是做得不错。
朱时宜:【我明白,找工作,提高中的经历很招笑。但在我的高中,学生会的自由程度,甚至比大学还高。比如,学生会可以申请资金,也有权征集学生建议,做好策划,修改部分不合理校规。】
这确实是第一次听。
潘岳自顾自失笑。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听到世界上存在这样的好高中,竟还是会有些许惊讶。
高中,竟然也可以是,尊重个性的地方。
悦城,以包容、创新闻名。
不愧是一线城市。
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潘岳想法稍变。
创新是一种输出,但前提是大量的输入。
而输入,并非一朝一夕能质变的事。
如此看来,朱时宜或许,拥有不错的软能力。
但硬能力,不一定。
每个人初入职场,一定都会缺少能力。
没有工作经历的人,空有干想、或是理论,落不了地。
他们不懂,应聘的岗位,实际要做的是什么内容。
正如朱时宜。
说到创新实践,她想到的,是活动策划。
而这并不等于营销策划。
但有经验的人就明白,他们能把最落地、最实际的一面,展现出来、利用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喜欢有经验的实习生。
她的消息又弹出:【我想争取一个机会,我会为此,努力做好万全的准备。】
每个面试者,都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每个人都有热情。
热情很重要,却不关键。
可朱时宜多了一点幸运。
一点,让别人深入了解她的,缘分。
潘岳:【简历发给我吧。】
机会,当然不只需要幸运。
它还留给,勇敢又真诚的人。
--
朱时宜内心颤动。
潘岳后续表明,会给她一个面试竞争的机会,至于能否选上,还是要看她自己。
这正合她意。
毕竟,她和潘岳的关系,还没有熟到能直接内推进公司的程度。
这样,反而是比较正常、合理的结果。
第二天,朱时宜收到HR发来的线上面试邀请。
问题也很温和,并没有太多专业的信息。
朱时宜做过攻略。
面试,一般分为业务面试和人事面试。
前者注重的是能力,后者注重的是个人特征。
而HR的任务,就是做人事面试,了解她这个人的性格,比如她的抗压能力。
这不,HR问她,最近最难过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最后如何解决。
酒吧那晚,潘岳也是这么问的她。
朱时宜把自己生病和去运动的事情讲出,回答得很顺畅。
最终,也是成功定下线下面试时间,就在第二天下午。
她抓紧时间,收集一切资料。
第二天,她收拾好自己,坐地铁到MEETI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