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回(2 / 2)
红姑和男人是当初在镇上做工时认识的,两人感情很好。
她想等男人回来。
若等不到,就一个人养大她们的孩子。
都是成年人,既做了选择,便要承担后果。
红姑的娘家人住在隔壁镇,离她们村子远,若无大事轻易过不来。
红姑拒绝改嫁后,两边更是直接断了联系。
她只能靠自己活下去。
时人淳朴,并未受到另个时空那些裹脚布“文化人”的荼毒,对女子要求尚没有那么苛刻。
女人当家虽少见,但不是没有。
且她们村正算是个清明的,管的住族人。
红姑娘俩在村子里没太受欺负。
但还是难。
没法子,这世道对女子总是诸多磋磨。
越是这样,就越不能认输。
红姑是个要强的,靠着自己,当真咬牙把家给撑了起来。
但这会是在逃荒。
人在艰苦时,底线往往会比平常更低些。
一路同行的有好几个村,许多人彼此都不认得。
红姑孤身带着孩子,人群之中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都会警觉。
是以,于欢出现不久,她最先就注意到了。
…………
红姑观察了于欢一路。
于欢是突然出现的,身材高挑,模样俊朗,一举一动颇为讲究。
看着就不像普通人。
于欢手上偶尔会出现些奇怪的东西。
虽然于欢很小心,仍被有心观察的红姑看到了。
但她什么都没有说。
以她浅薄的见识,想不通对方是从何处得来的吃食。
更想不明白,这人到底是山间精灵还是游方的道人。
她只知道一点,这认定是个有大本事的。
那个时候,她便下定了决心。
后来,红姑终于找到机会走到了这人面前。
于欢比她想象的还要温和善良。
红姑母子自从得到对方的庇护,周遭陌生窥探的目光骤然少了不少。
第一天,红姑只是带着孩子不远不近的跟在于欢附近。
到了晚上,她试探着让小儿子把行李拿到于欢近一些的位置。
见于欢没有反对,红姑迅速把破旧的铺盖铺开,喜滋滋的叫孩子在挨着于欢那一侧睡下。
她自己则躺在儿子另一边,安心的闭上了眼睛。
…………
这一日,逃荒的人们终于来到传说中的临安城。
这座城不愧村人口中的“大”,光是常驻人口就接近五万。
这在纷乱四起的恒朝,已经是经营的相当有规模的城市了。
古朴巍峨的城门上,以繁体字书写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临安。
看到熟悉的文字,于欢很是开心。
即便所处的朝代无比陌生,但能活在和华国类似的古代,仍让她有了不小的归属感。
这会已是五更天,天色已亮,城门大开,进出城的人群络绎不绝。
早起的商贩指挥手下拉着大宗货物,热火朝天的往城中赶。
从家中背了青菜出来卖的农人满脸笑意,满是对生活的希望。
打马出街的年轻人慵懒的打着哈欠,手中不忘拿着在街边刚买的美味烧饼。
这里的人们生活如常,丝毫看不出此刻北方有大半地区还在被旱情困扰。
于欢所在的流民队伍的凄苦落魄和周遭格格不入。
流民从远处走来,还未靠近,便被城门上负责侦查的士兵发现了。
及至近前,一行人被一小队巡逻兵拦了下来。
为首的流民看到当兵的就发憷,僵在原地,低着头一动不敢动。
走在人群中间的几名村正连忙拨开人群走上前来,交出各自携带的身份证明,点头哈腰的解释着自己一行人的来历。
于欢看到,为首的那名村正还趁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