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回(1 / 2)
这天晚上,于欢用土灶给自己煮了锅稠稠的米粥。
就着一罐肉松,吃的眉眼弯弯。
这米是她在网上买的东北大米,肉松也是早早囤下的。
食材全部来自空间。
后疫情时代,不少人染上了囤积食物的毛病,家里没存点吃的就浑身难受。
于欢的症状尤其严重。
许是幼年跟在母亲身边,饥一顿饱一顿的记忆太过深刻,于欢虽然不挑食,但是很怕饿肚子。
20年初,疫情爆发,于欢和姥姥在家困了大半个月。
冰箱里的菜都吃完了,幸亏米面还有不少。
祖孙俩便每天靠着米粥、馒头度日。
那之后,于欢就像只小仓鼠,总想着把家里的冰箱和厨房都填满。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们废品站又被封过几次。
好在家中存货充足,上面也有了经验。
各处支援及时,不再像早期那样窘迫。
疫情结束之后,人们恢复了正常生活。
虽然习惯性囤积食物,但大多都比较克制。
于欢却完全没变。
为此,邻居奶奶还说过她。
老人家看中养生,每天早上都要去市场挑选当日最新鲜的菜蔬。
于欢这样一次买上一冰箱的菜,老人家自然看不惯。
于欢笑嘻嘻的答应着,转头依旧我行我素。
她也知道这样不对,就是忍不住。
每每看一眼堆的满满的厨房,便觉满足。
如今,倒是多亏这个习惯,于欢短时间是不缺食物的。
不说那一冰箱的肉菜,光是主食都够她吃上一年了。
房子没盖起来之前,于欢不方便做饭,吃的大多是方便拿取的速食品,空间里那些新鲜的菜蔬基本没怎么动过。
顶多避开人群,偷偷啃个黄瓜。
是以,这会即便是简单的一碗白粥,配上少许肉松,她也吃的心满意足。
吃过晚饭,收拾停当,于欢拿起锄头开始在院中松土。
她打算在院子里种些常吃的蔬菜,再种上两样水果。
到时满院绿意,蔬果遍地,想吃什么摘什么,想想就美的很。
这几天,于欢每晚都在翻土。
翻过之后再浇一次水,全当饭后运动。
于欢在自家“图书馆”查过资料,摸索着确立了养土方案。
先用深耕法,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顺便减少虫害。
然后在土壤中加入少许石灰。
于欢测试过,她家的土地呈弱酸性。
石灰能够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酸性,从而优化结构,促进土壤中的养分释放。
最后,再想办法制上些肥料,进一步养护土地。
至于具体用什么肥料,于欢还在考量中。
现在,于欢就在进行第一步。
锄头高高扬起,砸进深深的地底,通过翻土,将表层和深层土壤充分混合,又一点一点打碎板结……
如洗的星空下,于欢挥汗如雨,做的很认真。
一墙之隔的另一边,红姑家的院墙已经垒起,几间大屋业已初见雏形。
此时院门紧闭,母子两个窝在墙角,睡的正香。
…………
自家院子要顾,分下来的荒地更要管,这关系到村民们未来的生存。
荒田太多,村正带着由年轻女人们组成的开荒队每日烧荒除草,把草木灰洒在地头肥地,一点一点将丛生的杂草、树根清理干净。
余下更为细致的平整土地、浇水润田、施肥撒种的活儿还要交给各家自己来。
开荒队前后忙活了一个来月。
之后,这支队伍原地解散,女人们转而开始专注自家田地。
于欢于是又多了个活计??每日清晨扛着锄头去地头松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