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第十二回(1 / 2)

加入书签

于欢背着一只大水缸,手中拿着竹管慢悠悠的浇着田,还有余力和小朋友唠闲篇。

小石头:“小舅舅,我们今天吃荠菜团哦!娘在里头放了切碎的山蘑,可香!”

于欢:“哇,那我要多吃些。”

小石头猛点头:“嗯嗯!”

小石头:“小舅舅,你累吗?”

于欢:“不累。”

小石头:“这水缸好沉的,我看光叔他们抬空缸都要两个人。”

倒着走容易踩坏田埂,小石头这会已经转过头走路了。

因水缸太大,离近了压迫感十足,仿佛有座小山悬浮在头顶,小石头特意隔了两个田垄跟着于欢。

他说这话时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于欢,满眼慕儒。

于欢面不改色的骗小孩:“不沉,他们那是饿的,你多吃饭,将来也能抗动。”

小石头:“真的吗?!”

于欢:“嗯。”

孩子当即信以为真。

小舅舅脾气极好,人长得好看,又有本事。

娘说,她们家在这里能不被村人欺负,还能那么快盖好房子,都是因为小舅舅的缘故。

在孩子小小的心里,这个半路冒出来的小舅舅是个英雄一样的人物。

英雄说的话,自然什么都是对的。

小石头信了于欢的话,畅想自己将来孔武有力的样子,兀自偷乐了会儿,转头又忍不住盯着于欢瞧。

这一看,便看到了问题:“小舅舅,你这衣服怎是湿的?”

于欢:“天热,凉快。”

孩子的嘴巴再次张大。

早上这般凉,竟还会有人觉得热吗?

难道这便是大英雄,冷都不怕……

那自然还是怕的。

于欢原本出门时衣服也是干的。

刚才利用虹吸吸水时,因为动作不够熟练,水一下子喷出来,扑了于欢满脸。

于欢练习了一会,才有眼下这般悠闲的动作。

好不容易能够正常浇田,于欢实在懒得回去折腾。

仗着自己最近身体好,而且动起来也的确不大冷。干脆就这么任衣服在身上晾干。

这时,红姑已经走到近前,恰好听到于欢和小儿子的对话,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

扯谎被拆穿,于欢十分淡定,她甚至歪头冲来人打了个招呼:“表姐。”

红姑几步走到小儿子身旁,满眼赞叹:“这是??渴乌?”

渴乌便是古代用来吸水的曲管,多为竹制或铜制,最早在东汉时期便已出现。相传与翻车一样,是由毕岚发明。

红姑会认得这东西并不稀奇。

于欢闻言点头。

手中水管随着主人动作轻轻摆动,细密的水瀑均匀喷洒在田地间。

这水管头部的位置固定了一个莲蓬一样、布满细孔的塞子,水流通过这里,便被分成了均匀细密的水线。

红姑:“好精巧的心思。”

她以前见过的渴乌只是一根弯曲的竹管,出来的水柱极粗,可没这个这般好用。

转而感叹的又道:“也就是欢弟你,别人可没这么大的力气,能扛着水缸走。”

若是想用渴乌浇地,就要足够长的竹管才行。

她们现在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也就是于欢,有力气扛着水源直接移动,有小小的一节便够了。

不过:“这东西你是哪里来的?我们这后山上还有竹子吗?”

“有的,在深处。”

“哦。”红姑若有所思的应了句。

转而想到什么,又提醒道:“对面村子的人都说深山有猛兽,平日里还是少去。”

于欢:“好。”

这竹子还是于欢一开始和建筑队的人上山砍树,自己往里走的时候发现的,当即在空间存了些。

后来北山村的人说山中有猛兽,她便没再往那边走过。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