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回(1 / 2)
于欢的藏书中,有不少诸如:《冷兵器图鉴》、《野外生存手册》、《中华弓》、《名器介绍》一类的杂志或书。
关于常规弓箭的制作方法,不少书籍里面都有提到。
但是袖箭这种古代暗器类,却鲜有出现。
于欢翻遍资料,终于在某本杂志上找到了一篇关于各类暗器的专题报道。
于欢根据里面有限的资料,又结合了其他书籍里关于弩的相关介绍,研究许久,终于做出了一把自己想要的袖箭。
于欢做的这款袖箭,原料来自废品站,主体全部由金属制成。
动力系统使用了弹簧机制,通过拉动绑在手指的机关,便可发射箭矢。
其中的弹簧部分,因为制作工艺的关系,于欢目前的能力还做不到。
好在废品站材料齐全,于欢在废品堆里挑挑拣拣,找到不少现成的零件。
这把袖箭被做成了半臂拳套的摸样。
箭矢出口就藏在拳头上方。
因为箭头小巧,颜色又和拳套上的花纹浑然一致,旁人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里面竟藏了这么个大杀器。
箭矢的出箭口共有三个,可通过机关控制单发或者群发。
于欢在手腕处装了一个箭匣,前面的箭射出之后,后方箭矢会在压力控制下自动装填,实现连发。
袖箭表面包裹一层黑色的皮子,被伪装成普通拳套的样式。
那皮子还是于欢从她一只皮书包上扣下来的。
自从毕业之后,于欢本也用不上书包,刚好拿来物尽其用。
袖箭的零件多,组装起来比较麻烦。
于欢是在空间里切割好零件,拿出外面一点一点手动组装的。
期间因为规格做的不合适,或者实际效果和她的想法有出入,返工了好几次。
包括那个丑丑的拳套,也是于欢手工缝制的。
以手指多出了好几个洞为代价,才终于制作完成。
成品终于做出来之后,于欢忽略它略有些粗糙的外表,一心觉得自家这个袖箭做的实在是好。
于欢把袖箭绑到左手,抬手对准前方的靶子,握拳,拉动手中机关。
随着“嘟”的一声闷响,一枚小小的箭矢狠狠扎进五十米外的靶子上。
箭头入木三分,只有一点点尾巴露在外面。
于欢走上前,用了些力气把小箭拔出来,重新装回箭匣。
她这小箭一共就磨了十八枚,每一枚都是她半夜不睡,蹲在地上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可得保管好了。
除了这保命用的袖箭,于欢还给自己准备了不少石子。
用布袋子装好绑在腰间。
到时进山打猎的主力,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石子了。
…………
之所以选择用石头这种“暗器”,是出于她对自己的了解。
于欢毕竟从未学过射箭。
就算照着书中教程,打磨出一把简易弓箭,以她的准头,根本什么也猎不到,流箭把猎物吓跑的可能性还更大些。
要是慢慢瞄准,等她拉出弓,猎物早跑了。
而石头则不同,随手丢就是了。
量大管够,加上她的力气,总能碰上那么一两只倒霉的猎物。
这边,于欢的基本准备已到位。
三个月转瞬即至。
村里的建筑工作全部完成。
随着代表“新荒村”的界石轰然落地,于欢也终于从繁复的劳动中脱出身来??她可以进山了。
…………
连日来,于欢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干活,生产队的骡子都没她勤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