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回(1 / 2)
临安城是个标准的四方城。
城中有一纵横交错的十字主街。
那十字的中心点,便是临安的政治中心??县衙所在。
四条笔直宽阔的大道从县衙出发,一直延伸到四座城门。
主街将城市分成整整齐齐的四个方块。
四区皆有坊市,其内风格各有不同。
在此地地方官的领导下,被治理的井井有条。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四区居民的分布都有一定偏向。
东南坊(住宅区)内主要以商户居多,市(交易区)内酒楼、茶肆林立,繁华非常。
西南以平民为主,人口分布最为密集。
东北区的读书人最多。因此,这里也是全城大部分书院、学堂的所在地。
西北区则住着几乎所有地位高的官员极其家眷,另有不少本土大家。
这里环境最好,到处都是高墙大院。老百姓轻易不敢靠近。
三人一心惦记卖货,按照本地人的建议直奔城南,先在各处逛了一圈。
这里不愧是临安城最热闹的两个区,各有各的精彩。
西南平民区的生活气息极为浓郁。
此时,有些人家已早早开始做第二顿饭,道路两旁的住家飘出食物的香气。
路旁的包子铺冒出滚滚白烟,原是店家正在后厨蒸包子。有人驻足,伸着脖子高声叫店家出来卖货。
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外嬉戏奔跑有。
货郎正挑着挑子,中气十足的沿街叫卖。
一位年轻妇人听到叫卖声,拢拢头发从家中走出。
那货郎便笑眯眯的把担子放在路边,方便那妇人仔细翻看。
“娘子,我这都是从南边拿的货,做工好的很。您看,这梳子做的多精致。您要真喜欢,我给您开个实在价儿。”
“你说多少钱吗?”
“便算您十文如何?”
“不行,太贵了,再便宜些。”
“哎呀呀,我这真不赚钱啊……”
…………
又有卖糖的老伯,手中咚咚咚的摇着拨浪鼓,边走边放开嗓子吆喝:“麦芽糖,好甜的麦芽糖嘞!”
很快便有那贪吃的小童听到声响,同家中大人要得一两枚桐板,飞快举着钱跑出来,口中叫着:“买糖!”
那“糖担”便拿出一根竹戳子,用小锤叮叮当当一通敲,从一整块麦芽糖上敲下一块来。
忙碌中,孩子撒娇似的喊着:“多些,翁翁给多些。”
那“糖担”也不恼,好脾气的又划拉些糖渣,笑呵呵的用叶子一并兜了,递给那小娃娃。
孩子如获至宝,忙不迭伸出双手接住,还不忘礼貌道谢:“谢谢翁翁!”
然后便捧着那糖,乐颠颠的跑走了。
…………
高大的汉子脖子上托着小女儿,大步往家中走去。
女娃娃两只小短手软软的扒在爹爹的大脑袋上,不住左顾右盼。
看到卖饴糖的担子,连声叫到:“耶耶,糖,要吃糖!”
那汉子立刻调转方向,买了好大一块饴糖,揣进怀中放好:“回家便拿与你吃。”
小女儿高兴的直踢脚脚:“回家,回家家!”
汉子便大喊一声:“回家咯~!”说着,抓紧女儿小小的身体,飞一般向家中跑去。
空气中都是父女两个咯咯大笑的声音。
然后,乐极生悲。
那当爹的汉子个头很有些高,进门的时候忘了自己脖子上还扛了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