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第二十四回(2 / 2)

加入书签

虽然这姐弟俩嘴都挺严,但基本情况他其实已经知晓。

家庭简单,除了一个姐姐,家里人都死光了。

尚未婚配,无家室负累。

年纪轻,身份是最普通的庶民。

这种人,通常只要有钱就能使动。

若是再配一个合适的家生子,便能把他死死绑在自家。

至于刚刚那位娘子说的娃娃亲,既然都走散了,那也可以是没有的。

在这个时代,举荐人才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本地县令能买他的好。

另一方面,被提携的人也承了情。他日再见,便有几分香火情。若到关键时刻,保不齐就有大用。

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户人家广结善缘,这种撒网的事情做的多了。

王思文问了人家八辈祖宗,这才轻飘飘的抛出一根橄榄枝,属于施恩。

不管表面如何礼貌周到,骨子里还是一种上对下的轻慢态度。

这事原是他做老了的,被举荐之人也从来只有感恩戴德。

是以,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

其实对于欢,他已经是用了些心思的。

当今皇帝昏庸,最成器的那个被他亲手逼死,剩下了几个歪瓜裂枣。

如今他身子破败的厉害,又迟迟不肯立下储君,似乎就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北方大旱才刚结束,南边又传来水灾的消息。刚一入秋,边关胡族也在趁机作乱。

王思文之所以没有继续科考,去争那个少年状元的名头,正是缘于此。

如今入局,风险太大。

就连他的祭酒爹,也是整日窝在书院里,不肯轻易站队。

正是因为朝局动荡,武力值高强之人,出人头地的速度只会更快。

在乱世,多认识些能人异士,便多一份安全保障。

是以,王思文从一开始态度便很好。买下那虎尸,张口就是一千两。

当他这种人有心想要交好一个人,很难让人产生恶感。

所谓君子如玉,如切如磋。王思文便是这种人。

大家族里养出的公子,言谈举止、品貌教养,皆是上乘。

王思文为家中谋划,态度坦坦荡荡。

这是为了双方都好的阳谋,他不信有人傻到拒绝。

没想到,眼前之人就是个万中无一的“傻子”。

于欢:“不了,我胆小。见了当官的容易说错话。”

王思文:我信你个鬼。

他堂堂一个举人,能和县令平起平坐,父亲又是当朝三品大员。

就这样,于欢看到他也没半点畏惧之色。

连带那个表姐,说话也是滴水不漏。

这样的人会怕见官?!

王思文转头看向红姑,想说当人姐姐的,总要关心一下表弟的前程吧?

他刚才可是听说了,这位表姐独自抚养小儿,若是有个靠山,将来日子也能好过些。

谁知红姑立马点头应和:“对对对,我们就想老老实实当个小老百姓。”她欢弟的身份可不经查,不见,说啥都不见!

这姐弟俩当真是油盐不进!

王思文简直要气笑了。

一旁的王忠还要再劝,被他拦住了。

王思文不是那等强人所难之人,只摇头笑道:“罢了,人各有志。于兄弟日后若是改了想法,可随时再来,若我不在,便去找王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