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7(2 / 2)

加入书签

水上人改籍上岸,牵扯到的利害众多?,前朝有一群老顽固在,来来回回吵嚷了大半年,才?在天子的金口玉言下彻底定音,旨意前不久已送抵九越。

可想?而知?,本朝之后,“水上人”三字将彻底归于尘土,封存于史书册页,而这项关乎数万人生计的德政,将从今日始。

应拱负手缓步而出,在书房外站定,仰头看向?头顶被县衙院落圈起的四方天。

身在九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嗅到海水的滋味,那股淡淡的咸已然浸入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片瓦,当初在京中他?自请外放南下,人人都说?他?自毁官途,可如今他?做成的事,换了旁人未必能做成,如此就够了。

他?应拱以寒门出身科举入仕,为官数载,无愧于心。

“蒋大人,你我虽穿着?这王朝万千官员中最?微末的青绿袍服,然而也算是?一场变革的亲历之人。”

应拱抬手拍了拍县丞的肩膀,“千百年后史书工笔,或许字里行间,会有你我的一席之地。”

此时此地,九越的碧海青天即是?见证。

寥寥数语,说得蒋县丞热血澎湃。

——

村澳里的老人都说今年海上的风向和往年不同,带鱼群来得更早,还能寻到大批对虾群的踪迹。

是?以千顷沙这批在田间“困了”几?个月,终于熬到秋收的汉子早就等不及一般,成群结队地扬帆出海,用?绳钓带鱼,使缀在船后的拖网捕虾。

相比之下,钟洺还没到可以乘船出海,畅快“撒欢”的时候。

“客官是?买粮还是?卖粮?”

钟洺和钟涵前后踏进粮铺,没见着?从前常打交道的伙计,迎上来的是?个生面?孔,说?的话还怪令人意外。

过去他?们?水上人进门,除了买粮不会有别的事由,到了如今,他?带着?小弟从北街那头一路走?来,前后见了两家粮铺都有伙计在门前招徕生意,望见水上人就问有没有赤米,要不要卖粮。

他?早知?咸水稻丰收后会促使米粮降价,尤其是?那些外地运来的次米、陈米,却没猜到赤米格外受欢迎。

“你们?粮铺现今喜欢收赤米?按什么价收?”

伙计立时答道:“一石一两银。”

钟涵在旁偷偷掰指头算数,他?知?道一石是?十斗,一斗是?十升,这么一算,粝赤米的卖价就是?十文一升,原来家里水田中种出的稻米这么值钱!

他?以前年纪小,哪怕跟着?大哥出来逛也不走?心,满脑子吃喝,现在大些了,又识得不少字,也会扫一遍铺中粮缸插着?的木签,挨个看上面?所写的价钱。

很快他?就发现,粮铺里的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