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发明的洗衣石板爆单(2 / 2)
“给我订一个!”
“我也是!我订两个!”
柳倾雪刚才在桥上看见河边那热闹的场面的时候,其实就想到接下来会有生意,但没想到这么快人家就确定要买了,甚至有没带钱的娘子要立刻回家取钱,可刚才听柳倾雪说先订的先做,又怕一走靠前的位置就没有了,因此这些娘子们你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你,都围住柳倾雪不动地方。
后面的娘子也发现了柳家姑娘,越来越多的人挤过来。
婶婆和张妈目瞪口呆看着眼前,有些路过的不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停下脚步围观,还有好事的都不知道在干什么就跟着往这边聚拢。
“价钱是多少啊柳姑娘?你说说我好让我家丫头立刻回家取钱!”一个带着女儿出来洗衣裳的,靠在最前面被挤得险些站不稳的大娘抱住柳倾雪的腰,巴巴地追着问。
柳倾雪扶着岸边一棵树,脑子飞快地转动,她刚才听婶婆和张妈聊,说木杵的价格是一个钱,还说一年买木杵就要花一百多个钱,这洗衣石板怎么说也能用好几年,卖五十个钱,仅相当于每家每户半年的木杵的使用费用,应该不算有失柳家的生意风范吧?
柳倾雪将价格说了出来,立刻有人掏出五十个钱,隔着人群喊道:“我马上交钱,要订做一个!”
最前面的几个娘子们怔了怔,互相嘁嘁喳喳算了一笔账,很快就也跟着说要买了。
柳倾雪松了一口气,她还担心说出五十个钱,会不会让娘子们不高兴,看来这个价格还是可以的。
柳倾雪没有接娘子们的钱,而是请娘子们排好队,她要按照前后位置,确定先给那些人做。
娘子们听了这话,又开始吵嚷起来,这回说的都是诸如“我在你前面的”“不、是我在你前面的”之类,这个说“我脚比你更往前一步”,那个指着前面的人说“看什么脚呀我可一直跟在人家后面”,场面可谓很是壮观。
娘子们都是持家过日子的人,都知道木杵用得费,若是多等一个月,搞不好又要多花十个钱买木杵,五十个钱的洗衣石板,岂不是等于六十才买到手?因而谁也不愿意谦让,让柳倾雪想起她所在的时代里遇到超市打折,大娘大爷们争抢鸡蛋的画面。
柳倾雪算了算时间,跟娘子们喊道:“十天八天就能都做完,大家不要挤了!”她喊完,见张妈等都怔怔站在另一边,忙喊道:“张妈,帮我回去取纸笔和钱袋来……”
张妈赶紧答应着,婶婆也反应过来,她看了看越来越多的人,料想柳倾雪一个人招架不住,偏家里除了她,只有李工和庄楚生会写字,便喊着问柳倾雪,要不要把李工等叫回来。
听见柳倾雪答应是,婶婆立刻指挥两个儿媳,张妈让小梨带路去山里工地叫人,她带着另外两个媳妇回家找纸笔和钱袋,剩下的婶婆和儿媳们帮着柳倾雪给娘子们排队。
张妈很快和媳妇们带来纸笔和两个小凳子,柳倾雪坐一个,当桌子一个,立刻就记录起来。张妈把袋子在旁边打开口,柳倾雪依次记下订做客人的名字,交钱多少与否。
如此忙了好大半天,柳倾雪数了数,好家伙,竟然有三四十个人的数量。张妈也收了小半袋子钱,有的是交的全款,有的交个订金,还有的没带钱说立刻回家取,柳倾雪一个不落地把客人名字记下来。
婶婆和媳妇在旁边看着衣裳,还不断有新的过来看洗衣石板的娘子,婶婆笑呵呵地跟人家介绍,还现场让儿媳妇用洗衣石板给人家看。
李工和庄楚生赶过来的时候,柳倾雪已经记了快五十个人。
“咱们得赶紧回家,有些东西还要准备。”柳倾雪直起早就麻了的腰,跟李工他们说道,她得赶紧找几个帮工,一起把客人的石板做出来,然后工具也需要增加,订做工具也需要时间。
李工和庄楚生帮着收拾东西拿回柳家,婶婆和媳妇们还留在河边,边洗衣裳边继续招揽“客人”。
到了家,还不断有从河边打听过来上柳家订货的人,庄楚生负责记名单,张妈在旁边给他帮忙。
另一边,李工按照柳倾雪的叮嘱,去了一趟铁匠铺子,又订做了几套工具,回来又和柳倾雪坐在另一边核对原来的那些名单,将刚才柳倾雪用谐音记录的一些名字改正过来,然后两人将钱整理出来。
忙忙碌碌到晌午,几个人轮流替换着吃了饭后,就又坐在柳家大门前临时安置的接待台,记录来订洗衣石板的客人。
到了傍晚收摊关门的时候,居然有了超过一百个的订单,众人累得够呛,但都很是兴奋。
稍微冷静下来后一算,才发现五十个钱的价格其实有些低了。
一年一百多个钱的木杵,算得是用量最少的,也就是三天一换木杵,实际上木杵只能用两天,要是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隔一天一换,再加上每年两个大长雨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