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赵家柳家数据对比(2 / 2)
“哈哈哈……”几个媳妇和小梨、柳倾雪都笑起来,媳妇说道:“婆婆,你这是讲给小虎子他们听的吧!”婶婆也笑道:“谁说是哄小孩子的,我也是从小听到大,流传这么久,说不定很久很久以前,咱们象衣山山里,真的有救人一命的仙女呢!”
“但是还别说,这苞谷米粉做的面条,下肚后特别的暖身子,昨天后半夜下雨,我屋里窗子忘了关,正浸了些凉气,这会子好像都好多了呢!”张妈说道,因这苞谷米面在柳家几乎没用来做过面条,所以之前连张妈也没发现这种好食材。
经常吃粗粮更有营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苞谷米面做成面条的时候粗宽的面条沾染了更多的热汤,柳倾雪也留意到了,她整个胃里也是暖暖的,在象蚁村阴雨潮冷的时候,吃上一碗这种汤面真是太舒服了。
“咱们农户都得下地干活,腿脚在湿地里沾凉气是常有的事儿,可你们看看我们庄稼人,一年到头生病的很少,就是吃苞谷米汤面吃的,人壮骨头也壮!”婶婆特意抖了抖腿,柳倾雪也能看出来,婶婆的确是个腿脚灵活的老婆婆。
柳倾雪想起以前在学校里,经常会有同学因为在操场摔了一跤而骨折,她陪同学去医院的时候,大夫曾经感慨道:“现在的孩子就是脆,以前我们吃苞米面长大的这一辈人,轻易不会摔坏,现在可倒好,都是吃细粮的,一碰就骨折!”
柳倾雪默默想着,要是能把婶婆的苞谷米面条推广改良一下,一定会成为一道又好吃对健康又好的食品。
到了下午散工,内宅盘点的时候,发现今天的石板居然达到了新卖出的数量大于退货数量的局面。
“有点奇怪啊。”柳倾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冒出来这么一句,李工问道:“有什么好奇怪的,咱们的客人变多了,这不是好事吗?”这两天柳家所有人都在担心石板生意的情况,现在忽然得知有了好转,李工等人都是喜不自禁,同时也是松了一口气,不知道柳倾雪在奇怪什么。
“你们看这个。”柳倾雪在账本上指指点点,示意给方子、大力、李工和庄楚生看,“咱们卖出了四百多张石板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本村附近住户每户必不可少的一张,退了二百份之后,说明是赵家的二百份顶上去了,可现在咱们的订货又增加了,赵家那边又不可能出现退货,难道是有的人家买了两张石板吗?”柳倾雪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村里好像没有那种人多到需要同时用两个洗衣板的人家吧?村里又没有“洗衣店”,这些人没事买两张石板做什么?
“可能是有外村的人?”大力推测道,“工地不少人都是外村来的帮工,他们家有的也听见消息,买了咱们的石板用。”
柳倾雪摇头,“不,工地那边很早就得到消息了,外地那几个帮工的家人早买了,退了的也有,凭咱们仅仅在自己村河边洗衣裳的那点儿影响力,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宣传到外村去吧?”柳倾雪在这边待了这段时间,对消息的传播渠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靠群众口口相传,要想在几天之内让几百人知道,除非都在一个村子,洗个衣裳,买个菜,能互相打招呼说说话,要不然就是邻居挨着,能知道对方家用了什么,否则根本不可能达到邻村也家家户户都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她非常重视和期待全县的庙会和大集。
李工猜测道:“可能他们就是买了两家的石板,互相比较着用用看呗。”反正柳家随便都可以退货,客人觉得不值当就会来找柳家退货。
柳倾雪还是觉得数据很奇怪,可又说太不出来为什么奇怪,她考虑着措辞。只怪这里消息闭塞,他们也没有刻意打听,所以并不知道赵家销售的具体情况。
“我知道了,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人买了赵家的石板以后,又买了咱们的石板,然后并没有退咱们家的石板,两种石板比较之后,都留下了。”庄楚生仔细看过账本之后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