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在边城我最大(2 / 2)
纪德清眼疾手快,早将那簿册揣入怀中,倒似护食的狸奴,生怕被人抢了去。
魏嫣然无奈,却也不再多言。这几日,纪时泽因纪德清日日来此寻她,心中吃味得很,几次三番拳脚相加。
她只得扯住纪时泽的衣袖劝慰道:"何苦与他计较?真打杀了,契丹公主的鸾驾倒要停在咱们府门前了。"
原本感动的纪德清瞬时哀嚎,原是咬着了舌尖,那声调九曲十八弯,叫人可怜得很。
知他无赖,魏嫣然也不愿再做无用功,挪步来到田间查看。
远处,忽见一身轻铠的张雪策马而来,身后引着一清癯书生。那书生长相俊俏,却似对御马不甚熟悉,张雪时不时回头照望,还要拉下缰绳牵引。
张雪见魏嫣然,喊道:“嫣然,这是我出任务碰到的人,他是个好官,是来寻世子的。但世子忙于军务没召见,是以我就把他带到你处来了。”
纪德清见状,脸色骤变,瞳孔一震,一个健步挡在魏嫣然面前,急欲阻拦。
魏嫣然却早已窥破端倪,推开纪德清,迎上前去。
能让纪德清如此紧张的人,定不简单。
但见那书生虽着七品鹌鹑补服,通身气度却如松柏凌霜,眉宇间自有读书人的风骨。
纪德清见事已至此,只得悻悻然踱至许世卓马前。那马儿喷着白气,倒衬得他面色愈发青白:"许公何故来此?不日便要迎契丹公主入关,世子既已应允和亲,你何必来此劝说?"
许世卓方欲翻身下马,缰绳却被纪德清死死攥住。他拱手时广袖带风,语气恭敬却坚定:"微臣参见二皇子、世子妃。黄河水患三月未退,百姓流离失所,微臣斗胆前来,恳请世子施以援手。"
魏嫣然冷眼旁观,心下雪亮:这许世卓若是主和之臣,怎教素日洒脱的二皇子这般形色仓皇?分明藏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官司。
她见许世卓举止不凡,心中暗忖:"此人既与纪德清不睦,或可为我所用。"遂含笑说道:"许大人远道而来,此处非议事之所,不如移步寒舍,容我略尽地主之谊。"
言毕,又转向张雪,温言道:"雪姐姐离家日久,伯父伯母倚闾而望,弟妹亦常念及。何不趁此机会归家一叙?"
原来张父前些时日在酒楼养病半月,痊愈后虽由战将转为守城卫兵,却因得享天伦之乐而心满意足。魏嫣然素日里常遣人送去衣食,然张家所缺非物,唯盼张雪能常回家看看。
张雪闻言一怔,想起自投军以来,竟未曾归家探望,不禁赧然道:"妹妹说得是,待我料理完手头事务,便去寻你说话。"语罢,眼中已泛起思亲之色。
两路人马分道而行,及至酒楼,已是星斗满天。
魏嫣然甫一进门,便见纪时泽端坐堂中,心下顿时了然:这位世子爷哪里是不得闲,分明是避而不见。
她设下桌椅,亲自烹了一壶明前龙井,却只给自己斟了一盏,轻摇团扇道:"丑话说在前头,今日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若打坏了我的紫檀桌椅,你们都别想好。"
这番话,其实是说给纪时泽听的。这些人说是议事,往往话不投机便拳脚相向。虽说纪时泽武艺高强,断不会吃亏,可若闹出个好歹来,终究不妥。
堂中一时寂然,唯闻更漏声声。
许世卓忽地撩袍跪倒,脊背挺直如松,额头却低垂至地:"微臣参见二皇子、世子、世子妃。明知世子不愿见臣,然为灾区黎庶,斗胆恳请世子施以援手。"
纪德清漫不经心道:"许大人何必行此大礼,此处又无外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