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2 / 2)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千百年的传承,从来靠的都不只是一个人,中华的崛起,也不仅仅只是帝王一人之事。”
“我不求华夏书院出去的每一位学生都高居庙堂之上,也不求大家闻名于诸侯之间,流传千古,但愿各位不论盛极一时还是举步维艰之日,都不忘初心,切记自己是从普罗大众、人民群众之间走出去的!莫将所学的东西当作利剑反刺向百姓,而是尽可能帮助着更多的人生存下去,推己及人、心念太平,这便是我华夏书院最骄傲的学生了!”
……
旭日的阳光照耀在童启的身上,如万丈之高,千钧之重。
直到很多年后,吴韧和汪启元都不会忘记那日的清晨,自己师父站在讲台上的那一番话。
即便他们已经相继成为大奉朝最年轻的阁老之一,见过无数人才,历经过无数风雨。
可依旧会在每次的选择之中,坚定不移的倒向平民。
不是没有被利益的权衡所动摇过,而是??
他们骄傲自己是从华夏书院毕业的,第一批学生。
教学楼外,汪平川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摆摆手,悄悄拉着刘明皓一起离开,走到半路,终于忍不住感叹道。
“这教的,好似不是科举当官之心,而是……屠龙之志啊!”
吓得刘明皓连忙上前捂住他的嘴,不敢再让他说下去。
“别胡说!你不要命了?”
两个人谨慎的看看左右,见没人听到,这才疾步离开,双双默契的隐下了此事,不再提及。
其实童启说的这番话并没有什么歧义,也非常符合当下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爱”与“民重君轻”的想法。可他忘记了自己从小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长期接受的思想使他本能的将平民与帝王、将相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去考量。
这便已经触及到了君权、父权的威严,掀翻了贵族所谓的人种之论。
不是只有豪门世家望族,才有资格担忧天下,而是这天下,本身就在千千万万个平民百姓手中,共同建造。
骤然接触这种思想,令汪家家主和刘家家主仓惶而不知所措。
可学生们却感觉双目骤然开阔,毫无拘谨之限。
将整个学院的核心方向彻底定下后,童启简单说明了一下学院的课程安排,这才开始讲起正课来。
目前书院只有他一位老师,因此大部分的教学重担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总不能一个人一讲一整天吧?
所以只好采用自习和讲课双辅助的方式。
上午主讲论语,下午主讲史书和诗经,顺带着科普一点法制、日常科学之类。
刚开始时,童启讲的还有些拘谨。
毕竟虽给不少学生讲过课,但那都是现代的学生,古代的,还是头一回。但渐渐的,他看着底下学生们专心致志、求知若渴的目光,不由放开了心,开始大讲特讲起来,有时候说的顺口了,连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