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第12章(2 / 2)

加入书签

“你们这的确是狠狠出了一口气,知晓知府贪财且迷信的弱点,并根据此点,借力打力,以势压人,很好。但结果却不算太精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汪启元,你们家世代从商,做布匹生意,现如今将家产一股脑捐给了知府,那以后,又打算以何为生呢?”

汪启元惊讶抬起头,见到童启担忧的看着他,忍不住心中一暖。

“山长不埋怨我借书院的名头,处理个人私事吗?”

“那有什么可介意的,能用自然得用,只要是用在正道上,书院本身就应该是你们的底气啊。”童启随意说道。

君不见,现代多少名牌毕业的大学生,靠着一个学校的名字找工作的,哪怕是喂猪的,顶着北大、清华的名头,不也照样比一般喂猪的要出名厉害?

学生、书院,本就是互相成就,互相借力。

这是无法辩驳的事。

他说的轻松自然,可在两位学生听来,却如闻佛音一般,感动不已。

从古至今,只听说过私塾、夫子借学生的名气以此扬名的,还从未听说过学生在未成名之前,能得到书院、山长站出来替其撑腰的!

要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师权在这个年代,可如同父权一般,不容冒犯半点。

寻常书院若因为学生沾上半点污名,那分分钟就是劝退的结果。

可童启说出的这番话,却几乎是在逆着潮流和大众认知走,令汪启元和刘卜温,感受到了罕见的身后有人的安全感。

“我也不知道,家中的未来要如何,但能保住一条命已经是万幸,不敢再奢求其他,家里的资产还剩一些,足够过日子了,山长,我打算快点考取功名,只有拥有功名,才能护住家里,不再遭受这样的委屈。”

汪启元握住拳,郑重其事的讲道。

单纯的少年,在经过这件事之后,眼中多出了一些清醒与执着。

童启心疼的拍了拍自家学生的肩膀,过了一会儿,才问道。

“这样,你父亲虽然不能再做绸缎生意了,但其他布料不知道感不感兴趣?我这里有一些农作物的种子,打算购入一些学田来支撑书院的日常开销,需要人帮忙种植,若是我能提供种植方法……”

汪启元瞬间眼睛一亮。

“是我们身上穿的这种吉贝吗?”

“吉贝?”

童启点点头,这个时候的棉花似乎的确叫这个名字。

他想了好几日,所有的个人面板点数里,最不好升的就是学生后续发展、校园环境、声望影响这三个方面。

而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却可以试着提高一些。

大奉朝一贯喜欢文人,对于学田有很多的优惠政策,童启正好也想借着这些机会,种一些值钱的东西出来,充作研究成果。既可以多赚点钱,又可以让学生用来勤工俭学、观察实验,于是便盯上了沧澜山下不少闲散的良田来。

汪启元万万没想到,还能有如此转机。

校服刚发下来的时候,汪父其实便试探着打听过,能不能在北方种植点吉贝,做布匹生意,可得到的却几乎清一色都是,此物只能在南方种植的回答!

若是山长真的能解决种植的问题,那节省下来的运费和人工,可远远比绸缎生意还要暴利的多的多!

他赶紧回家跟父亲说了这个好消息。

果然,汪平川激动不已,当场便坐着牛车,来到书院,和童启签订了合同。

两方承诺,以一半一半的出资方式,买下沧澜山下50亩的良田。童启和书院负责提供种植方法、农具及科学观测,以确保棉花的收成,而汪家则负责雇人种植、采摘、卖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