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回京城(1 / 2)
孩子的娘亲叫龚小轻,她的哑巴丈夫叫刘参。
二人在城外有座养蚕的院子,从蚕吐丝缠丝皆是二人亲自包干。
逢集会时拿来城内售卖,这趟便是来卖蚕丝的,谁知昨日卖完了蚕丝竟找不到孩子了,于是今儿一早又来城内找。
听说谭暮莘有意购买蚕丝,忙不迭地将她往家里引,正愁没机会报答这几位的恩情。
龚小轻家的房子四四方方,边角点缀着绿色,挂着嫩黄色的帘子,看起来朴素的很。
院内院外种满了桑树,偶尔还能在树叶上瞅见一只小蚕。
谭暮莘头回见到蚕,她倒也不怕,用手指戳了两下,软软的。
想着人们身上穿得衣服是这小东西吐出的丝,不由得对蚕产生了好奇。
进了前院后,宋策和沧澜便留在前面等候,没跟进去。
龚小轻和刘参一路引着谭暮莘走进后院。
此处虽然被桑树围绕,从外面瞧着荒僻,但后院收拾得井井有条。
院中,木架子摆放得错落有致,几十个竹篾摆满木架。
竹篾里铺满绿油油地桑叶,春日新蚕覆满上方。
“这是我家的蚕,蚕的生命就四十几天,有些已经结茧了,这边是茧子,”龚小轻带着他们在木架子旁走动,介绍自家的生
意,“这两天忙着找孩子,没来及收拾。”
刘参不会说话,平日里负责养蚕。他伸手拨弄着桑叶中的一颗颗蚕茧,手上的动作极轻,生怕惊动了他们。
瞧见他这么爱护,谭暮莘有些拘束的站在原地,在一旁问道:“您家的头蚕丝被预定了吗?”
龚小轻搓着手笑道:“我们小门小户的,哪有预定一说。都是自己拖去城里卖的,有时候是散户,有时候能遇上丝铺里的掌柜来买。”
谭暮莘在棚子里绕了一圈,打量着四周架子上的蚕茧桑叶。
视线落在了右手边的架子上。
架子上面挂着一条条拧成股的蚕丝,根根晶莹透亮,泛着光泽,细如发丝一般,瞧着便很有韧劲。
她心中对这蚕丝非常满意。
“我想同您二位做一桩长久的生意。”
“谭小姐,您请说!”
“我在京城有间铺子,眼下正需要蚕丝,价格就按你给襄州丝铺的来,若是您二位每月肯跑一趟京城,我可多付一些。襄州离京城不远。”
“这,这……”
龚小轻和刘参面面相觑,忽然自己也变得结巴了。
原以为能报答恩情,没想到恩人又给他们送了份大恩情!
“我们,我们家的蚕丝何德何能入了小姐的眼。”她说着拭泪。
襄州地理位置适合养蚕,因此商户很多,城中的丝铺更是自产自销。
像他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只能等结好茧了,自行挑去城里卖。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养蚕的,怎会不知家中养的蚕好,奈何生意实在是抢不过旁人。勉强糊口罢了。
刘参拽着袖子帮她擦眼泪,自己也喜极而泣。
“你家的蚕养的肥硕,丝也强韧,平日里一定是用心照料的,比我见过的大多数都要好,若你们无异议,我们签个协议?”
“好啊好啊!”
龚小轻连忙点头,谭暮莘莞尔一笑。
签完协议后,夫妻二人领着她回前院。
宋策闻声望去。
看见她脸上的笑意,心中了然。
三个人辞别了龚小轻夫妻,驾着马车上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