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各有难事(1 / 2)
“她叫依娜,是我们驻扎地附近村子一户人家的媳妇儿,丈夫没了,公婆还在,还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儿。”
“我和她,有一段时间了。”
陈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刀阔斧地坐在陈子安对面的行军床上,用审问的神色看向陈子安,久久缓过神来后,憋出一句:“你破坏人家家庭。”
“他们家没有劳动力,平时开销大部分靠我津贴。”
陈岑张大了下巴,又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陈子安,以一种想不到你竟然是这种人的眼神投向陈子安:“那就是你被人当冤大头去了!我没记错的话,咱爸妈到现在都没收到过一次你的津贴吧?虽然是爸妈不要,但你也不能真不给啊!合着是去帮别人孝敬老人,赡养妻儿去了?”
离谱,离了个大谱!离谱到陈岑直接将自己的糟心事抛之脑后,转而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的老父亲和老母亲着想了起来。
陈岑现在想起陈妈和陈父每逢过年时,都要兴高采烈地替陈子安相看相亲对象,就觉得讽刺。陈妈可谓是费尽心力,家庭有问题的不要,长得不好看的不要,性格有问题的不要。
现在,你家儿子可不需要什么出身、什么相貌,因为看上别家的寡妇了!
陈子安的嘴唇紧抿,仿佛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却最终如同石子投入深渊,表面平静,内里早已暗藏波澜。他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并且陈父和陈母的反应一定会比陈岑的反应更激烈,但是决定和答应了的事情,他是不会变的。
陈岑烦闷地揉乱自己的头发,这虽然不关他的事,但这也太糟心了,要是让陈父知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疑惑又带着些中招了的后悔,质问道:“你突然给我说这些干什么?还有,我有车队,跟你说的这些,有什么关系?”
“你替我,去把她们母女俩接到京市,京市的教育要更好些。”陈子安说完,自顾自地低下头,双手交替,不停地摩挲着拇指。
“陈子安!”陈岑猛地站起身来,吃屎了般说道,“不可能!先不说我能不能瞒过爸妈去云南,就算是我的车队,那也是只能跑京市到海市的这条线,你让我的车队怎么跑云南?没介绍信,烧水跑过去啊?”
“如果说我能帮你解决介绍信,而且不用你去,只要找个你信得过的人去办这件事就行,能行吗?你也不能去,你去了,爸妈那边会怀疑的。”陈子安抬头看向陈岑,加重筹码,“就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帮你解决。”
“嗯……”陈岑刚才还激烈的态度瞬间熄了火,勉强抑制住笑意,装作有些迟疑地问,“那我这介绍信,能管几趟呢?”
陈岑的车队名义上是自己的,实际上也在为一些单位运送货物以维持生计。如果没有挂靠单位,车队是无法开具介绍信购买汽油的。可以说,陈岑的经营方式是国营向私营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些小单位或小工厂买不起自己的车队,只能选择外包运输,而车队也需要单位的支持,这无疑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当然也有车队找不到单位挂靠会选择皮包公司的方式运行。
陈岑的车队能够往返于京市和海市,正是因为某个小厂需要的特定材料只有在海市才能找到。每次送货的同时,他们也能顺便运输一些自己的货物,挣些外快,这也是车队的第一大收入,第二才是运费。陈子安提到的帮忙解决介绍信问题,实际上是在说车队可以开辟一条通往云南的新路线,至于这能带来多少额外收益,恐怕只有陈岑自己心里清楚。
“这个不好说,我能保证今年的介绍信没有问题,而且过年前,应该能跑个三四趟。”
“成交。”
“行,我那行李包里最底下有一个存折,你也一起捎过去。”
“存折?”陈岑眯眼,这才想起那依娜的情况,反问,“不对劲,你同人家商量好没?别到时候以为我是来拐人的。人家的公婆都还在呢,还有个女儿,人家愿意跟你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