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同谋(2 / 2)
自小时起,沈长清便发现自己女儿的优势,长处。
那时起,习万卷书,学的是帝王之术策,治世之路,只不过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沈清然并不知。十岁那年,满门灾祸,后来几经飘零........
当年皇宫的那场政治漩涡,让沈长清心灰意冷,同时也看清了一些东西。
后来都教习到了长女身上。
孩童天性纯良,最是容易教化的,或许能成为你想要她们成为的样子。
九岁那年生辰,沈府,大雪纷飞。
江南相较北方,气候潮湿阴冷,轻易不下雪,那年大雪纷飞,大地白茫茫的一片,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书房里头灯火通明。
里头的炭火盆烧的正旺,一身冬装的沈氏长女坐在桌案前,正完成父亲交代的课业,炎节、素秋之日江南水患频发,司州等地更是旱灾、饥荒不断,要她交上来一篇论述。
沈长清踩着风雪来时,沈清然正廖廖收笔。
“爹爹过目??”
一身裘裳的沈长清站在桌案前。
看着乖巧的女儿,伸手取过她刚刚写下的书面。
沈长清一一阅览而过,在某处停下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眼神,抬睫看向长女。
“爹爹??”
“天然灾害避免不过,但水利失修,多有冲损,纷纷毁之,地方官吏应加固修坝,督工修建,为官者尽职尽本,首要需查勘各坝、海塘处,对症下药,士兵不打无准备之仗,水利失修,水道淤堵、重要关口受阻都是重要原因”
她小小的,小手背在身后,一字一句:“趋利避害,水利的修缮是主要,其实地方官员的作为是主要作用.......”
沈长清有些欣慰,伸手抚了抚长须。
她又说起另外一篇,见解、意见,一番论述。
孩童的出发点和成人不同,群体差异、抽象思维的缺乏、心理思考方向,然而在某些事物的发展都在朝着一个方向,有异曲同工之效。
“说的不错,”沈长清放下手中的纸张,搁置在桌案上。他耐心教导着长女,循循善诱,“为父在朝为官多年,辅佐君王,我沈家三代从文,忠于朝廷、忠于皇帝。从也在此,败也在此,一直愚守着自己那一套,很多事也是后来才知晓。”
他轻声叹息,语态认真:“这天下事,无谁人必须遵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黑即白,孰对孰错的事没有定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道理爹希望你懂。很多时候,不可墨守你认为对的去做,反之,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如果非要摒弃一些你认为对的,那就毫不犹豫丢掉,打破一切。”
“虽然,你现在可能还不懂,但把爹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记下了,爹爹”
“吱呀??”的一声,书房的门被推开。
六岁的沈清瑶走进来,蹦蹦跳跳的走至炭火盆旁,伸着一双冻红的小手烤火,渐渐回温了小脸上才露出魇足的表情来,眼巴巴的看着自家的父亲:“爹爹,今日是阿姐的生辰,我好早就准备好了礼物,姐姐的功课是不是做完了?”
沈清然点了点头,因为今日是自个儿的生辰,更因为听到妹妹口中悉心备了礼物,脸上满是欢愉,全都表现在了脸上:“已经完成了的,不过还得一会儿,你先回去姐姐一会儿去找你好吗?”
沈长清开口:“去吧,和妹妹玩的开心些。”
得到父亲的首肯,两姐妹开开心心的牵着小手走出去,踩着厚厚的积雪朝着前方的庭院而去,路面上踩出一条小路来,满是小脚印。
沈长清望着渐渐远去的两道背影,宠溺的笑笑。
“我和刘家阿婶学了绒花,做了个阿姐最喜欢的海棠花,阿姐笑纳”
沈清然接过来发簪,上面金色的丝线漏了出来,做工有些粗糙,但上面的海棠绒花很漂亮,轻瞥一眼面前的这一双小手扎了不少的眼,内心是又疼又爱。声音很温柔,说:“阿姐很喜欢,清瑶帮姐姐戴上好吗?”
沈清瑶拿起发簪插在姐姐的发间,伸手扶正了。
“阿姐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子”
沈清然掐了下她的小脸,“我们家清瑶才是最漂亮的,等将来长大了定然更美”
沈清瑶臊的慌,但还是抵不住内心的开心。
“将来求亲的门槛都要踏破了”沈清然调侃道。
“阿姐坏,不理你了”小姑娘细致好看的眉眼拧动,小嘴嘟着,明显不高兴了。
“别气,别气”沈清然低声下气的哄着她。
没两下小姑娘就喜笑颜开了。
晚间一家人围坐,桌面上摆满了美食佳肴,两姐妹坐在父母亲身侧,烛火通明。
陈郡谢氏之女谢泠,沈长清之妻,出身名门。
沈家虽三代从文,但到了沈长清之父这代仍然官阶不大,属于清官。到了沈长清这儿,才算有所作为,那时和高门之仕的谢家并不匹配,于是,谢泠便被驱逐,一心和沈长清厮守。即使后来有所成就,两家也未曾往来。
“今日是清然九岁的生辰,娘为你们姐妹做了长寿面,”只要是两姐妹的生辰必定要一起吃长寿面。谢泠端起来托盘内的寿面放在姐妹二人跟前,“吃了之后万事顺遂,这一年健健康康的”
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沈清瑶不理解,一碗寿面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孩童对一切不了解的事物总是过度好奇的,但谢泠总是连哄带骗的过去,小姑娘总是用一种半信半疑的目光打量过去。
这时候母亲会慈爱的摸摸她的头。
“好香啊。”
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