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大明将亡(2 / 2)
晨雾还未散尽,铁锤敲击木桩的咚咚声已此起彼伏。
街道两旁,房屋重建的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不再像往日那般浑水摸鱼、偷懒耍滑,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只见木料、石料堆积如山,来来往往的工人比前一天多了何止一倍!那锤子敲击木板的声音、石匠雕琢石头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热火朝天的重建乐章。
她驻足在坍塌的茶楼前,三个赤膊工匠正将新伐的杉木架上夯土墙,汗珠顺着他们黝黑的脊背滚落,木屑在朝阳里闪着细碎的金光。她听到有人低声道:“吉王殿下差人来修缮,说是急着要叫城里的买卖兴隆起来。”声音里满是惊喜和感激。
“让一让!”一声吆喝打断了她的思绪。两个挑夫扛着用麻绳捆扎的瓦片,小跑着从她身边经过。卫斓侧身避让,目光却被街边堆成小山的青砖吸引。每一块砖面上,都烙着“吉王府造”的朱红印记。
卫斓转身拐过街角,便来到了城隍庙。庙前的空地上,二十口铁锅整整齐齐地排成两列,热气腾腾。穿靛蓝短打的伙夫们正忙碌着,将大米一瓢瓢倾入翻滚的沸水中,水汽升腾,弥漫出一股淡淡的米香。
每口锅旁都立着一块木牌,上书墨迹未干的“赈济粮”三个大字。
此时,数十队灾民正井然有序地排队领取粮食。往日里,老唐酒楼门口总是挤满了打粥的人群,嘈杂而混乱,可如今那里却冷清了许多。
人们脸上一扫往日的愁云惨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卫斓耳边不时传来路人的议论声:“这可多亏了吉王殿下的粮仓,真是救命的恩德啊!”
“吉王殿下千岁!”突然,一阵欢呼声在人群中爆发。卫斓循声望去,只见几个衙役正从一辆牛车上卸下麻袋。雪白的米粒从麻袋的豁口处簌簌漏出,在青石板上铺开一片星星点点的银河。
“当心!”一声急促的提醒在耳边响起,卫斓被人猛地拽着退后半步,一根粗壮的榉木梁擦着她的鼻尖飞速掠过,带起一股风声。她惊魂未定地回头,只见六个脚夫喊着号子,将沉重的木料一步步运往城南。他们肩头的麻绳被汗水浸湿,勒出一道道深红的印记,却无人抱怨,只是埋头向前。
卫斓跟着木料的方向转过街角,猝不及防地撞见一片开阔的空地。一周前,这里还挤满了灾民的棚子,如今却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堵丈余高的青砖墙基,笔直地立在眼前。她愣在原地,心中满是疑惑。
“这是要建什么?”卫斓抓住一个路过的小贩问道。对方将扁担换到另一个肩头,竹筐里新蒸的炊饼腾起袅袅白雾,他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回答:“吉王府说要盖医什么学府,说是要请八十个大夫坐堂呢!”
夯土声突然密集起来,如雨点般急促。卫斓抬头望去,二十来个工匠正在忙碌地打地基。她顺着人群的缝隙挤进去,看见监工手里的图纸随风翻卷,墨线勾勒出楼阁飞檐的轮廓。在图纸的空白处,工整的小楷写着“惠民医学堂”五个字。
卫斓的心猛地一颤,目光紧紧盯着那几个字,仿佛它们有着魔力一般。她喃喃自语:“惠民医学堂……”
卫斓心中满是疑惑,吉王明明没答应她建学府和推行水稻培育的事吗?如今怎么赈灾、灾后重建之事做得风生水起?怎么突然之间,竟主动要建学府了?她忍不住凑近了问:“大哥,这当真是吉王要建的学府?”
那工匠回头瞅了她一眼,脸上堆着憨厚的笑,说道:“可不是嘛!吉王殿下说了,要让咱长沙城的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这学府里要教郎中们怎么救人呢!”
卫斓愣在原地,心中思绪翻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搅动。吉王的举动实在出人意料,难道他也预感到大明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