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还是想想怎么跟秦一鸣(1 / 2)

加入书签

谢一菲百感交集地看向秦铮,他似有所感地看过来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夹了只虾放在她的碟子里,对长辈们的“卖力推销”摆出一副听之任之安之若素的姿态。

她知道他这是在安抚她让她别有什么心理负担听着就行可这一举动在别人看来却也是在意她和维护她的表现。

“刚才听秦医生说,谢老师在B大任教教什么课程?”有人忽然问。

谢一菲抬起头来问话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中年男人,听刚才的介绍似乎姓张,也是甲乳方面的专家。

谢一菲:“一些药学方向的本科课程。”

“原来谢老师是药学专业的那平时也做课题研究吧?”

谢一菲颔首:“目前正和一家国内知名药企联合研制一款新药。”

刚才众人已从医疗保险的改革聊到医疗投资的升温,从某个病例聊到肿瘤的“慢病元年”,这会儿又聊到了创新药上。

“据我所知在过去的十年里,上市的原创药物中90%以上的创新药来自国外众多癌症药物、降压药等基础药都依靠进口……”

那位张主任侃侃而谈似乎对创新药领域也有所了解。

起初谢一菲还以为他有什么新的见地,结果越听越不对劲。

谢一菲理解很多人对国产创新药并不看好但这位专家的观点实在有点极端在他看来,国内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

其实这样的说法谢一菲也不是第一次听说可外人可以唱衰,自己人深知行业处境的艰难绝对不该说出这样的话。医药不分家她没想到会在这种场合也能听到这样极端的论调,更没想到这是出自一个老专家之口而且对方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傲慢和嘲讽。

其实这些质疑她也有过她也曾像这些人一样怀疑过自己所学所做是否有意义他们的研究有朝一时是否能开花结果。

但是导师总是说:“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全力以赴地去做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事你要继续从事这一行你就要坚信我们能做到坚信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明天开花结果。”

导师是这样的人坚定地相信着且努力实现着。她也因此开始学着相信然后在一个个小小的成绩中变得对未来充满信心且坚

定不移。

所以此时听到这些人说这些话她无法做到置之不理

谢一菲:“药物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是药学领域的首要难题。从药物靶点的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和仿制药的竞争

、临床研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是阻碍。但是从古至今治愈疾病甚至长生的需求一直在药学和医学一样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努力。国外是这样国内也是如此。近些年已经有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涌入到了这个领域中而且受益于医保谈判的利好影响仿制药的泡沫逐渐被压缩这就是创新药的机遇……”

热热闹闹的餐厅渐渐安静了下来只有谢一菲自己的声音。

她能感受到所有人都在看着她包括她身边的那个人。

等她停下来时刚才唱衰国产创新药的那位张主任脸色已经不那么好看了。

说不过谢一菲他皮笑肉不笑地感慨了一句:“年轻人啊……”

后面的话没说出口但无非就是说她狂妄或者天真吧。

场面一时有点尴尬有人笑着打圆场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了秦铮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