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042(2 / 2)

加入书签

刺史气得咬牙切止道:孟诩!你不过是土生土长的芙蕖城一介草民,竟在这胡言乱语,还妄图高攀御史台,也不掂量掂量自己,配吗?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宋锦瑶回眸望向刺史,脸上略显怒气:“芙蕖城人又如何?刺史大人难道不是芙蕖城人?我实在不明白,您为何要这般贬低他人。在我心里,大昭的百姓从无贵贱之分,只要是对朝廷有贡献的人,都是大昭的骄傲!”

刺史被她这番话震在原地,还想反驳,却被宋锦瑶打断。她接着说道:“小女本是前来寻求刺史大人帮助,可如今看来,大人非但不帮,还侮辱小女的家教和我爱慕之人。依我看,您这刺史,也不过如此。”

“你!你竟然敢……”刺史手指向宋锦瑶,被气得话都话不清楚。

宋老爷子突然拍手大笑,打断道:“好!这才是我的女儿,只要是对朝廷有用的人,都是大昭的骄傲!”

“御史……”刺史一脸难堪地看向宋老爷子,但被宋老爷子抬手打断。

“我知道你疑心重,那就安排人搜身。若搜不出疑点,便放了他们。”宋老爷子笑着说道,“如今县令已招供被抓,雨也停了,芙蕖城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再过几日举办宴会庆祝,等我回去上报圣上,必定保举你升任节度使,可别提前坏了心情啊。以后咱们可都是要一起共事的。”

刺史无奈,只好默默点头同意,挥了挥手,示意手下仔细搜身检查。

看着两位大人有说有笑,宋锦瑶却沉默下来,眼眸死死凝视着刺史,脑袋中回荡那句话的意思。

县令被抓?而且还是被招供出来的?贪官不应该是刺史吗?

她一直坚信自己的第六感,况且自己手上还握有证据,若县令确定参与偷梁换柱一事,那主谋一定不会是他。

关键是县令为何突然招供,明明挺过这阵就能升官,却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出事,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刺史。

“宋锦瑶?宋锦瑶你在听吗?”

突然,她猛地从思绪中回过神,一脸懵逼地望向孟诩:“有事吗?”

“没……”他略带一丝犹豫,担忧询问道,“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是又察觉到什么了吗?”

宋锦瑶苦涩摇了摇头,刚想说没事,但脑海中突然想到什么,话锋一转,趁着侍卫去上报情况,她凑近他的耳畔,低语低语起来。

回去的路上,父女俩在马车内一路沉默,直到宋老爷子忍不住开口问道:“瑶儿,你当真与那位小子有私情?为何我从未听你讲起过。”

“父亲,你信则有,不信则无。”她心不在焉轻笑道。

“不是为父不信,只是再次听到从瑶儿嘴中说出有喜欢的人,难免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你喜欢的人会是王……”

“父亲!”宋锦瑶猛然坐直,立马打断道:“在刺史府时,您提起县令一事是怎么了?今晚您又为何会在刺史府内?”

听到这,宋老爷子悠悠叹了口气:“查清楚了,都是县令一人鬼迷心窍,贪污朝廷赈灾粮。今日为父在刺史府,就是商量如何处置县令一事。如今先将他关押在狱中,等办完宴会,便回京上报圣上。这事儿也算是尘埃落定。”

“都是县令一人所致?父亲,此事怎么看都未免过于奇怪,况且这些都没有直接证据,为何下定义如此之快?”

见宋锦瑶情绪突然激动,宋老爷子皱了皱眉,怒斥道:“有何奇怪?这些可都是县令自己招认的,而且刺史也拿出他贪污的银两数据。就你一个女孩子家不信,又拿不出证据,还质疑为父的判断!你这不是胡闹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