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0赐婚(1 / 2)

加入书签

天边的彤云灿烂辉煌,铺满整个天地,照到她的脸上,将那本就白皙的面颊染上了浅淡的绯色。

赵行之看得出了神,心里却难免升起一丝失落和彷徨。

小早就在眼前,仍旧是那个热情似小太阳,温暖如三月春风的小早,可是他却从未知道,在她的内心深处竟还有着这样广阔的天地。

梅映禾也是极少对人提及自己的这些想法,只觉得想做的事便做了,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善举引来非议,更不想胁迫任何人跟她一样,她有那样痛苦的童年经历,旁人没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大家一切随心便好。

但是今日不知怎么了,坐在这里,看着这些劫后重生的灾民,眼下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未来呢,总不能一辈子都吃住在这普济寺里吧,就算住持师父不说什么,恐怕他们自己也是不好意思的。

人要脸树要皮,再穷也不能活得没骨气。

“七哥,我还想能不能做点技术培训。”

这话说得有点儿太超前了,梅映禾怕他听不明白,转头看着他解释道:“你看这些人,别管男女大多是年轻力壮的,总不能就这么耗费下去,可是他们远道而来对京城不了解,若是没有手艺,就算想自力更生恐怕都是难的。”

赵行之点头,“皇兄也在为这件事情发愁,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的,现在是这些人,若是今夏灾情严重,恐怕京城里又将迎来新的灾民,这些人没有立身之本,京城的担子就会越来越重。”

“所以,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立身之本啊。”梅映禾说,“比如愿意学厨艺的,可以报名厨师班,愿意学算账的可以报名算班,还有专门培训跑堂的班,专门培训采买的,和物品管理的,女子可以学女红、刺绣,年长一些可以学做小吃,经营小食谱。”

大隶朝也不是没有类似的学班,但是大多数都是为官宦子弟开设的,比如男子的私塾、学堂,女子的插花、点茶、制香等,却极少有为了生存的贫苦百姓开设的技艺学班。

因为不赚钱嘛。

赵行之也在思索这个问题,是否需要朝廷拨款,如何说服皇兄在如今这样捉襟见肘的时刻还能愿意拿出资金来为贫苦大众谋一条生存之道。

“七哥是不是在担心银子的事。”

梅映禾觎着他的面色,那上头有三分欣喜七分忧愁,她多半也猜到了他想到的难处。

“七哥不用发愁,我想的是此事不用经过朝廷官府,全然由民间自行组织。比如可以请周大厨做讲师,阿十自己研究出了一套记菜单的好法子,不用纸笔也不会出错,自然也可以作为讲师将他的法子广泛推广,所以这些讲师就可以由各家商铺提供人员。”

她捡起手边的一根长树枝,一头拿在手里,一头在地上划拉着,“既然是学班,那束?自然也是要交的,毕竟担任讲师的熟手也不能白白授课不是。只是这束?不太一样,不立刻收取而是从学员的月俸里扣。”

“所以,这些提供讲师的商户便可以提前选取优秀的学员到自己的店里做工,对于商户而言选到优秀的人又能派出去讲师另收一笔讲课的费用,还能打出自己的名气,何乐不为。”

她两手一摊笑嘻嘻地看着赵行之。

此法,甚好。

赵行之在听她说完便已在心中得出了定论,不但让百姓有一技之长,还能在培训过后立马就能找到合适的活儿,还不用提前交束?,至于商户,正如她所言,更是不会推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