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焚书坑儒(1 / 2)

加入书签

“秦始皇活着,可以威慑那些宵小,六国余孽无人敢反,然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始皇帝功绩再如何伟大也只是一个人,也有死亡的时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时,驾崩于‘困龙之地’的沙丘行宫。没有了始皇帝的震慑,区区一个不学无术的废物秦二世胡亥上位,根本无力镇压那些心思诡谲的六国余孽。在那些人不停的煽动和胡亥的变本加厉的压迫下,有了陈胜、吴广领头,老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的揭竿而起,大秦亡国的钟声终于被敲响。”

天幕上面说的很多事情,比如修直道、驰道,修陵墓等恰好是始皇嬴政正在做着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做的并不过分啊?怎么会让天幕如此不认同呢。

嬴政委屈,嬴政生气,可天幕中的女子根本不理他,而他也终于明白,天幕上的女子根本不是他以为的仙人,而是后世之人,虽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看到从后世而来的天幕,但嬴政莫名觉得天幕上所说的居然有一点点的对?

大秦自秦孝公起行的便是《商君书》的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贫民,主张弱化百姓,愚化百姓,让民众没有自尊和思想,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想,去做其他的事,这样才能让他们一心一意的为君王、为国家卖命。

可现在后世人却说这样的做法是错的。

就因为秦国的驭民五术才使得百姓揭竿起义,秦国二世而亡吗?

嬴政的脸上闪过空白和茫然的神色,他不确定的想,自己真的错了吗?

他是这片土地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人,他的前面根本没有可供参考的模版,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学,如何治理这样一个偌大的王朝都需要他和朝堂上的大臣们一点一点的摸索,选出一个最合适的办法来。再加上他现如今也不年轻了,死亡的威胁渐渐蔓延,感受着自己一日又一日的老去,处理政事的时候就难免会操之过急,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决策出来。

他只是太迫切的想要巩固大秦的江山社稷,晚膳这第一个王朝的制度,所以才会忽略了大秦真正的根基所在。

天幕下的百姓们或悲痛或麻木的听着天幕中肆无忌惮的批评帝王为他们鸣不平,心里委屈莫名。

终于有人给他们说话,为他们发声呐喊了,他们只是想太太平平的活着就这么难吗?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说的就是他们啊。

只要能吃饱穿暖,谁TM疯了去做会掉脑袋的事?

“老百姓们一点都不傻,只要能吃好喝好,就算那些想要谋反的贼人说的再如何天花乱坠,他们也不可能跟着去造反啊。他们虽然没有文化,却也不是傻子,无缘无故的跟着去送命为了什么?就是因为家里不断饿死人,吃不饱也穿不暖,天天忍受天灾人祸,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才会这样,要是换成UP主,跟着造反也是早晚的事。”

李世民想到了他的表叔隋炀帝杨广,滥用职权、纵容贪污、奢侈无度、重刑荒淫、滥用民力,为了自己享受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最终遭到反噬被群起而攻,隋朝也二世而亡,不得不说也是报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