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孝子刘邦(1 / 2)
年少的项羽看上去是真有些不太聪明的样子,他摸了摸脑袋恍然大悟道:“好像也是哦。”
项梁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再一次被自家的蠢货侄儿给气的无语子。
我的侄子啊!你可真是个奇葩!有你绝对是我的福气!
哈哈哈哈!他刘邦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刘邦在吕雉嫌弃的目光下吹了一个又响又长的口哨,再美滋滋的喝两口小酒,哪怕身披龙袍也被这一连串的动作弄得威仪全无,但他全然不在乎,对着吕雉不停的吹嘘自己的功绩。
“朕打赢了项羽才取得了大汉的天下,皇后你现在才能坐在这长乐宫中,这都是朕不畏艰险,奋斗拼搏的结果。他项羽再是神勇无二又如何,还不是成了朕的手下败将?”
“这是大汉江山,是我刘氏的天下,觊觎者,只有死路一条。”刘邦意味深长的看着吕雉,明明没有题名道姓,但吕雉却是心里骤然一紧,总觉得刘邦这句话是在告诫她。
吕雉收敛了情绪,低垂下眉眼,轻声附和道:“陛下说的是。”至于她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项羽性格狂妄,暴躁又多疑,所以才会轻易就中了刘邦和陈平的离间计,逼走并气死了他最衷心的谋士范增。有的时候却又显得优柔寡断,该心软的时候心硬,该心硬的时候又莫名其妙的心软,就比如鸿门宴的时候,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干脆利落的杀了刘邦,也不会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了。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也是我们后世之人所公认的,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凭借自身的神勇,改变战场局势走向的男人,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确是毋庸置疑的出色的军事家。
他出色的天资让他不屑于走阴谋诡道,行事也偏向于光明正大,所以最终会输给时而无赖时而狡诈的刘邦也就不足为奇了。】
黎苏苏神情一顿,想到曾经看到过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过程中不知真假的一二事件,犹豫了下,还是准备讲述出来,但是,但是有些注意事项还是需要提前说明的。毕竟时隔千年,众说纷纭,是真是假她也没有证据去证明。
【UP主知道,比起正史,大家更关心和喜欢的还是野史。毕竟正史不一定够真,但野史一定够野。汉朝之后的朝代一直都不降史记视为官方正式,认为里面逻辑不通的地方太多,司马迁太过胡编乱造。所以UP主就那么一说,大家也就这么一听,就当听个乐子吧。
关于刘邦和项羽之间,最出名的野史应该就是分我一杯羹和踹儿女下车的典故了。
据说楚汉之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对峙,事成胶着之态,项羽担心长期与刘邦对峙会对他不利,为了逼刘邦投降,项羽就把刀架在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的脖子上,威胁刘邦说,如果刘邦不投降就把他爹杀死并煮成肉羹。而刘邦不愧是无赖的代表人物,面对此情此景,他仍然不见动容,只是回答项羽: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杀了他并煮成肉羹,那么请记得分一杯羹给我。
这下项羽彻底傻眼了,他根本没想到刘邦会是如此无耻之人,连亲爹的性命都毫不顾忌,却又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放弃杀死刘太公的想法。
还有一次是项羽在彭城之战大败刘邦率领的汉军,把刘邦吓得仓皇逃窜。不知为何刘邦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当时也在马车上,为了减轻马儿的负重,让马车的速度更快,以便刘邦逃窜,刘邦多次把一双儿女踹下马车。如果不是当时给刘邦驾车的夏侯婴一次次把刘盈和鲁元救回去,两人只怕早就死在战场上了,有这么一个当爹的,这对姐弟俩能活着长大只能说是幸运了。
不过UP主觉得这个野史也太假了,分我一杯羹那个还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刘邦去打仗还会带着儿女吗?那可是战场之上啊,而且单就急着逃命而言,眼看后面追兵就要追过来了,刘邦还有功夫把儿女踹下车,夏侯婴还有时间一次次把两个孩子重新抱回车上,停车难道不需要时间吗?踹了捡捡了踹不浪费时间吗?项羽的人难道会心大的等着夏侯婴一次次停车吗?这也太不合逻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