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韩信寒心(1 / 2)
宋太祖赵匡胤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臣下们,他是真的很想要像汉初三杰那般的人才辅佐,文臣就算了,他的大宋是真的却武将啊。
没有孙武白起那样的军事家独当一面,赵匡胤只能自己挺身而出,没办法,谁让大宋目前最厉害的将领就是他自己了呢,他这个皇帝即要处理政务还要去前线打仗,好在还有弟弟帮自己处理政务,否则他是真的忙不过来了。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看着被提起的汉初三杰一点都不羡慕,他大明的开国功臣论能力也不亚于这三人。无论是徐达、李善长、常遇春和刘伯温都为他老朱家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比要求裂土封王的韩信强多了。
“倘若韩信聪明一点,安安分分的做淮阴侯,别总想着裂土封王就好了。”刘邦想到韩信的为人,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话中却是慢慢的惋惜之情。
虽然韩信在汉四年逼他封其为齐王,汉五年又胁迫刘邦将陈县以东至海的领土给他才肯出兵,而且海私藏被通缉的项羽旧部,但其实刘邦也并不想就此要了韩信的性命。
毕竟现在大汉不止有内忧,还有严重的外患,所以刘邦才只废了韩信的王位改封淮阴侯,可韩信对刘邦网开一面的行为却并不满足,甚至愤恨不平,这就让刘邦很是为难了。
而且韩信还年轻,比刘邦小了近二十岁,太子刘盈已经长大,性格荏弱立不起来,韩信确是正值壮年,刘邦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没细读汉初历史的时候,黎苏苏还为韩信鸣不平,觉得以韩信的本领和功绩,封个王咋地了?侯根本配不上韩信。但是在熟悉了那段历史后,黎苏苏站在刘邦的历史上再深想,就又有了不一样看法了。
【刘邦建汉称帝后,为了安抚陪他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便开始分封功臣,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一百四十三个列侯。然而在大汉的政权逐渐稳固后,除了同姓的诸侯王,其余的异姓王便成了大汉朝廷内部的不安稳因素,成了刘邦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从燕王臧荼开始,韩王信、燕王卢绾叛逃至匈奴后被杀,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夫君,是刘邦的女婿,因为吕后的斡旋没被杀害,只是被废为侯,梁王彭越先是因罪被废为庶人,后来被诛了三族,楚王韩信被废为淮阴侯,后备吕后和萧何设计诛杀在长乐宫钟室,淮南王英布被吓的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被杀。
刘邦在数年间将他封的异姓王杀的杀,灭的灭,废的废,毕竟,做为一个大权在握的帝王如何会允许自己治下的江山有异性王的存在?让他们活着已经是留了大情了,搁后世那些皇帝,尤其是明朝姓“朱”的,不给诸侯王的九族杀光都算不错的了。
这些被杀的诸侯王当中,最令UP主惋惜的就是韩信了,不止是咱们这些后人,历史上很多人都对韩信的死深表同情,认为他这样一个军事谋略出众、战功赫赫的名将不该死的如此潦草荒唐。
并且,对于曾经背叛过他的人,刘邦也是既往不咎。雍齿曾背叛过刘邦,但刘邦却赦免了他,还在雍齿立功后给与封赏。项羽和刘邦是死敌,还差点把刘邦他爹给煮了,项羽死后,刘邦也没有牵连项氏族人,项氏族人中也有数人被封为侯。
但对待列侯,刘邦就非常的宽容优厚了。当年刘邦起兵初期,给他开城门、借马、送粮给刘邦的人也都被刘邦记下了功劳,后来皆封为侯,郦食其、纪成、周苛几人在战场上牺牲,刘邦功荫其子,封功臣的时候也没忘记他们功劳,直接封了他们的儿子为侯。奚涓战死,却没有子嗣,刘邦便将其母封为鲁侯,是为数不多的女性侯爵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