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1 / 2)

加入书签

摆摊头一日,白老三便光顾了她的生意,之后她开了铺子、扩了店,他依旧常来常往。

沈渺其实也想借此机会带济哥儿和湘姐儿到汴京城外走走看看,权当秋游了。

“那便与沈娘子订好了十一月初八。这是定银。”梁老丈从怀里掏出个小银饼来。

沈渺接过来,沉甸甸的,起码有五两重!她立刻笑得更真诚灿烂了些:“多谢梁老丈信得过奴家,敢问老丈家宅何处?奴家也好知晓要几时上门、乘什么车。”

梁老丈笑道:“不远,就在御街上,回头我派车来接娘子。”

那敢情好,还省了长车的钱呢!沈渺又笑着谢了一回,那王郎君与梁老丈略一点头致意便登车走了。

沈渺殷勤地送到门口,那瞧着很不起眼的青蓬马车,果然是往御街去的。

能住在御街上的人家,怪不得呢,好阔绰!

沈渺爱怜地摸了摸那银饼,转过身东看西看,见大伙儿都在忙没人注意,她忙溜进地窖里藏钱。

而那辆缓缓往御街驶去的马车里,坐着的那位王郎君,正是开封府尹王雍,当马车驶到开封府衙门口,他便拱手与“梁老丈”道别下车了:“梁大珰,王某先行一步了。”

“不敢,王府尹慢行。”梁迁也谨守礼数地下车来送,目送王雍进了府衙,他才复又登车。

那马车便又一路向前行驶,驶过了御街,拐进了东边的朱漆铜钉大门。

那是大内东华门。

第64章 官家食鸭

当今官家赵伯昀, 年岁还很年轻。

他又是年末生的,满打满算,也得下月才满二十一。他继承了赵匡胤一脉方正的脸庞和不够白皙的肤色, 额头饱满, 有一对代表着福气的厚长耳垂,与太祖皇帝一般,是个魁梧结实的大黑胖子。

漏刻刚过卯正时分,赵伯昀便被宫墙外比鸡鸣更准时的市井吆喝吵醒了。大宋皇宫狭小紧凑,前身仅仅是前唐节度使的一处治所, 太祖皇帝定都开封后,收拾收拾, 修了几道宫墙,稍稍扩建后便入住了。

而且, 大宋并没有如其他朝代般下旨将皇宫附近居住的居民尽数迁走,一是赵匡胤认为身为皇帝夺民私产、逼民搬迁实在有损德行;二是他建立大宋时百废待兴,手里有一块铜钱都恨不得掰成两瓣花,还心心念念要与辽人谈判赎回燕云十六州, 为了省钱,便没有动用大量金银拆迁民户、大肆营造宫殿。

将就着住吧!

大内宫禁究竟有多小呢,坊间都传闻, 只要站在樊楼最高的西楼上,便能遥遥俯瞰整个大内了。

因此,大宋虽富有, 一代代的官家们却都还住在嘈杂的民居堆里。

尤其汴京城早有早市, 晚有夜市,贩夫走卒又都有一把好嗓子,他们还爱在东华门附近蹲守那些紧赶着上朝、钱多手松的大臣们, 还有往来出入的官吏、内侍等,于是往往天不亮便提着篮、推着车、挑着担,以东华门为起点扩散,沿着那不算恢宏的宫墙脚下摆摊儿叫卖。

新捞的水饭、刚出炉的环饼、江南的连皮橄榄、塞北的胡桃。

赵伯昀打着哈欠坐起身来,迷迷糊糊地听了一耳朵,约摸都能知晓今日朝会上文武百官朝食吃得什么了。

这都不算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