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5(2 / 2)

加入书签

原本沈大姐儿从那个什么谢家发了一笔横财,李婶娘还会嫉妒会背后编排,但人家没几个月便扩店买地,月月都有贵人请她去操持宴席后,李婶娘反而闭嘴了。为何?因为已是一个天一个地,如今拍马都不及,巴结都来不及了,哪儿还敢多得罪?

李婶娘啃着萝卜馅饼,心里心思千回百转。

沈渺又进了灶房,交代唐二和福兴把晚上铁锅炖大鹅的食材都备一备,外头便传来了骡车的声音,贺待诏赶着车到了。

“那我走了,铺子交给你们了。”沈渺赶忙背上自己的小包,系上围脖,跟阿桃他们道了别,便匆匆忙上车走了。

她从官家手里买的那十亩田从内城出去约莫一个时辰便能到,坐在贺待诏的骡车上,三人便开始谈论了,主要是李婶娘在说,她已亲自养过小白鸭,对其习性有了些了解。

“大姐儿要养的这金陵白鸭,极喜水,平日里也成群结对,吃得多长得快,除了在水里待着,便是窝在鸭窝里打瞌睡,不比麻鸭爱动弹。其余倒没什么不好养的,唯有雏鸭比麻鸭柔弱些,受不得太冷,当时将这白鸭孵出来后,我便赶忙挪进屋里养了。”

沈渺听得很认真。

确实,还没杂交过北京蒲鸭的小白鸭,是纯正的南方水鸭,成鸭有丰厚的羽毛可以御寒,幼鸭抵抗力弱,羽毛又还没长出来,怕冷也正常。

回头她也得试试南北鸭种杂交培育。

等到了地方,站在田梗边,目之所及,麦垅已隐于冬雪之下,唯余茫茫雪野,几乎与天际相融。李婶娘睁大了眼,她激动得舌头都打结了似的:“这么大一片呢!那能养上千只了!”

“日后真养起来了,只怕要劳累李婶娘日日出城一趟盯着些了。”沈渺笑道,“我还会雇几个人住在这里,但还是不放心,有婶娘这样擅养鸭的老手帮我看顾,我才能安心呢。”

“你放心,旁的不敢说,但养鸭我有一肚子经可以念!”李婶娘眼睛都挪不开这覆盖着点点白雪的田野了,她遥望着,雪卷起了她的发,嘴里喃喃自语,“这么好的地,还种好了麦子呢,全归你了大姐儿?这得花多少银钱啊!”

沈渺没听见,她出神地望着雪中的麦田,想到后世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水润土,能杀虫除害,待明年春回大地,雪融冰消,麦苗得雪水滋养,必破土而发。

种了麦子的地方,她暂时不打算动工,鸭舍会围绕着水塘附近没有种植粮食的沙土地先盖“一期工程”,规模在两百只鸭左右,先试点。

麦田等明年收割后,再考虑二期分配。毕竟这么多粮食呢,原来冯家的佃农伺候这些麦子应当非常精心,麦子长势很好,当然不能拔掉,多浪费啊。

几人赶着车冒着小雪,绕着田走了一遍,鸭舍要建在地势稍具坡度干爽的地方,避低洼潮湿,防范雨水过多时节导致疫病。

同时还要距离水塘较近,正好水塘附近还有荻花、芦苇之类的区域,鸭子最喜欢这种有水有躲避物的地方。这些地方方便它觅食虫豸、青草。

“建鸭舍,最好用竹木为梁,砖石为墙,顶上盖茅茨或瓦,这样结实些。”李婶娘又细细交代道,“雏鸭、成鸭分两个舍。雏鸭的鸭舍最好通烟道、盘个炕,炕上铺厚厚的干草。这样若是有冬日里孵化的鸭,烧几日柴火炭,养大养结实,便能活过冬天。”

沈渺点点头,有道理,一开始建造时要尽量面面俱到,回头真遇上什么意外,才不会太慌乱。火炕和烟道即便增加了成本,也是合理的支出。

“雏鸭必须要保暖,而成鸭的鸭舍,便要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