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0(2 / 2)

加入书签

但往往,这铁饭碗也不好端,上头需要他们孝敬应酬的上峰也不少,一级压一级。

这都是邓讼师闲聊时透露给她的。

据她几次观察下来,衙门里大部分小吏,表面上都挺光鲜的,但自带膳食,或有仆役送饭者,仅占少数。他们大多也没那么富裕,有一人需供养全家十几口的,也有家里“双职工”的,妻子还会另寻些零碎活补贴家用;还有背着房贷的。

沈渺定位的快餐正好物美价廉,味道又还不错。正好现在就是个机会,先从厢军开始试点,再看能否谋求与开封府衙达成合作的机会。

如果不错,或许往后国子监、其他衙门,也能试着去谈谈生意,开展合作。

济哥儿所在的辟雍书院,那小饭桌也能推行这团餐模式。要是有了专门做快餐的小店,便不怕忙不过来了。即便路途远些,用车送过去便是。

如此一来,沈渺寻思着可能还得买两头驴、两辆餐车。那餐车得设计成内部能放置饭菜大桶的样式,四面封闭,还得能保温,这样饭菜就不怕凉了。

这种专门给写字楼供应团餐的活儿,沈渺上辈子也弄过。那时候容易,大号泡沫外卖箱,外面再套带轮子的户外帆布推车,货车运到地库,装上就能拉着走。后世保温手段太多了,根本不用担心。

在宋朝嘛……沈渺自己决定找杨老汉,画个图,让他先做个能用驴拉的箱盒式餐车试试。

沈渺牵着自家沈十一郎回家的路上,也慢慢全想好了。其实这都是她上辈子走过的发家路。如今就像在千年前踏着自己的脚印重走一遍。

一二三四……细数下来,她要做的事儿可不少,沈渺又充满干劲了。她喜欢这样的感觉:所有曾经付出的努力都在向未来的自己汇聚,她一步一步地向前,日拱一卒、日有进益。

每一日都是新的自己,真好。

她是为自己而工作,所以并不觉得辛苦,更没有抱怨,她挣的每一个铜板都是为了自己挣的,有什么好可抱怨的呢?

她哼着“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的歌,刚走到杨柳东巷的巷子口,就瞧见岳郗两位将军又来了。

这回他们都牵着大马,身上换上了骑马御寒的装束,身披皮毛大氅,头戴毛帽子,一看便知是要出门远行。

岳腾听见铃铛声,回头一看,见是沈渺,微微一拱手,笑道:“临行前再来尝一次沈娘子的手艺。”

郗飞景把他浑身全黑一根白毛都没有的大黑马栓在了汤饼铺门口,也扭头,很是亲和地道:“沈娘子别见怪,正月里又来打搅你了。”

沈渺瞥了眼郗飞景的马,心想,这应该算法拉马。她一边在心里给人家的马贴牌,一边将驴车停好,又问他们想吃些什么。

岳腾不假思索:“还是想吃豆腐。”

郗飞景则接口道:“我吃羊肉。”

沈渺便笑眯眯地说道:“那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