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2(2 / 2)

加入书签

这早茶楼要立得住,还有吃茶的形式也需考虑。

说起吃茶,这汴京城里谁不是行家?饮茶之风在宋朝极为盛行,上至宫廷皇室、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乐。

在汴京城,茶肆也遍布大街小巷,当时清明前新茶上市,朱雀门外茶坊鳞次栉比,碾茶的青石轱辘整日价转。

但此时的人大多吃团茶得多,贵人们讲究击拂作画的茶百戏,泡茶时会用茶槌将其敲碎,再用茶碾或茶磨将碎茶研磨成极细的茶粉,最好能细得能穿过绸筛。还要点茶点出一层厚厚的、如积雪般洁白细腻的泡沫,能长时间附着在茶盏壁上,不轻易散落。

有点像咖啡拉花。

而后世的广式早茶却是“一盅两件”岭南饮茶文化,这又是另一番光景。

一盅茶搭配两件点心,通常是一件干点和一件湿点。干点如叉烧包、虾饺、烧麦等,湿点则像肠粉、粥品等。

穿着拖鞋背心,慢悠悠地晃出门来,再坐进茶楼里悠哉哉地品茶吃点心,这是老广才有的惬意和舒适。

广式的茶品也丰富得很,有普洱、乌龙、红茶、菊花等。但这些和此时宋人的吃茶风俗到底是不同的。

想多了,沈渺脑壳子都疼。果然,一间大茶楼和普通的小食肆相比经营的难度便大多了。

沈渺进了家门便挽起袖子揉面,一边在心里琢磨这件事,一边开始忙活起今日的生意来。

灶头的热气腾起来,食物的味道又再次抚平了她心头的一团乱麻,不愁不愁,事缓则圆,这事儿总归急不得,就跟发老面似的,得经几番揉搓醒发,好馒头才出得来。

一连过了半个多月,矮子牙保已经动身,初夏的风着河边湿润的水汽钻进铺子。

沈渺看着阿桃端着鱼丸汤饼穿梭在铺子送餐,忙得脚不沾地。

她还不知道这件事,沈渺也不打算提前和她说,毕竟这事儿才刚刚谈拢,矮子牙保刚启程,还不知道能不能顺顺当当把阿桃她娘赎回来,万一有什么岔子,也免得白让她空欢喜一场。

等把人平平安安地接回来,便也不用说了。

沈渺望着她灵巧身影,今年过年时她吃完年夜饭便窝回屋子里数钱,数着数着,泪珠子便一串串砸在铜钱上。这小妮子偷哭时无声无息,没一会儿又擦干眼泪,扬起笑脸出来和大家烤火守岁。

沈渺其实都知道。

她很想她阿娘,只是不说。

沈渺胳膊倚着榆木柜台出神,叫阿桃逮个正着。她又端出个黑陶海碗,油亮亮卤肉堆得冒尖,袖口还沾着芫荽末,风风火火出来送了一遭,见沈渺在这发愣,不由长叹: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