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故人(1 / 2)

加入书签

从永宁镇到汴梁,从书坊准老板到京官家眷,行船过了通津门,霍娇仰头看着城内的高墙朱门,青砖灰瓦,还有些迷糊。

她就这么嫁给谢衡之了?

谢衡之在外城赁了一间小宅子,敲开门,一个五十岁出头的婆婆笑着迎出来:“家主,夫人,回来啦?”

霍娇闹了个大红脸。

她和谢衡之离开永宁镇之前,只在阿耶的见证下简单拜了堂,一路上即便住在一起,谢衡之也不曾越矩。

在旁人面前,他都像原来那样,叫她阿姐或是霍娘子。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谢衡之重伤时,她又曾衣不解带照顾了他一年。一路上两人相敬如宾,很快就恢复从前的和睦。

只是这和睦,也叫人忘了新身份。

谢衡之看出霍娇的窘迫,他提醒李婆婆:“叫霍娘子吧。”

汴梁这时节比永宁镇凉快,翌日谢衡之去崇文院点卯,李婆婆便带霍娇出门闲逛,她看街上不少女眷们穿着杏粉色半臂,也央霍娇买了一件,换下她那些老气横秋的襦裙。

两人在成衣铺子里挑选,东家见她们衣着打扮不是富户,便推荐了几件物美价廉的款式。

霍娇盘靓条顺,头一回穿这样时新的衣裳,立刻让人眼前一亮。

李婆婆连连赞叹:“小娘子就该这么穿!”

几个随便看看的女眷,见霍娇穿得好看,价格又不贵,都忍不住排着队要试试。东家笑逐颜开,又添了枚桃红色的香囊送她。

霍娇捧着香囊看了好久,上面绣着宝相花纹,绣工精美,竟就这么送她了?

她感觉汴梁真是个好地方。

“听说了吗?”身后几个买衣裳的小娘子叽叽喳喳闲聊:“平陵县主当街示好新科榜眼。”

另一个道:“叫什么来着……谢衡之?”

霍娇吓了一跳,忍不住竖起耳朵,假装看旁的衣料。

“不是不是,好像姓欧阳,听说年近三十,家中未娶妻,是祝参政的门生。”

李婆婆也听见了,见霍娇紧张的模样,问道:“霍娘子,这料子颜色是不是老气了?”

霍娇松开手:“走吧,下次再买。”

二人回到家中,李婆婆宽慰她:“新科进士们都被家有适龄女眷的官员盯着呢,不过家主爱惜羽毛,从没听过什么不好的传闻。”

霍娇点点头。她撸起袖子,想跟着学做饭。

婆婆赶紧阻止她:“霍娘子不必学这些杂事,弄脏了手。家主这样年轻有为,可说是前途无量也不为过,今后您一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霍娇听着奉承话,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内心深以为然。

打从小起,谢衡之就博古通今,早早成了秀才。

几年前受了那样重的伤,头部伤的最重,下巴、额头几乎没有一块好肉。霍老板还担心他被打成傻子呢,结果苏醒过来,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反倒愈加聪敏。

谢衡之回来得早,天色还是敞亮的。

小院儿门没栓,走近了便能听见霍娇的声音,不晓得李婆婆说了什么,她掩着嘴只是笑。

那声音叫他心头发暖。

许是为了等她,门没有关紧,霍娇穿着件薄如蝉翼的齐胸襦裙,肩上还绣着一串红梅花,露出脖子雪白的皮肤,谢衡之在门外看得怔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