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9转机(1 / 2)

加入书签

徐阜的目光冷冷射来,丝毫不掩对面前青年身份的质疑。

他以三言两句点明了要害利弊,最后一句,则是想将矛头引向这个素未相识的年轻人。

尽管早前离开幽州,徐阜受郭老嘱托,答应沿途照顾晋南逃难的文士,但现下正值孤城围困之际,这个人的出现太过巧合,让人不得不有所怀疑。

徐阜这番话若放在以往,必能达到他所想要的效果。

可差就差在姚坚是初任此地城守。

时局动荡,先前的两任城守一个被烹,一个外逃,而姚坚初上任不过三日,与其他城内官员彼此不相熟。

一语完毕,却无人表态,就连姚坚本人也只是焦虑地瞥过几眼,欲言又止。

那青年反应很快,并未留给他人过多的思索时间,目光平视,镇定道:

“与其你们在这里犹豫不决,吵来吵去没个定论,不如痛快点!决意弃城的,站出来;不作表态的,那就是死战守城,没有退路!”

他说完,面色坦然,望向众人,内郡官脸色铁青,当即驳斥起来。

徐阜深深蹙眉,则是多看了青年一眼,那眼神中夹杂着少许审视和怀疑。

而同时,他又隐隐约约领会了姚坚此举中暗藏的另一层意味。

以姚坚的身份和立场,自是不便当着内郡官员的面引众人表态,借这文士之口问话,他是决意要死战守城了?

徐阜有此觉察,不由得心下一凉。

一时议厅内寂静无声,沉默少许,一武将装扮的男子霍然站起,率先表态道:

“城尉孙隆,主张守城!愿与贼一战!”

所有人的目光向他看去,青年微微侧目,扬了扬眉。

内郡官当即红脸道:“你、你??!”

余下诸人,其余属吏如令史张衍、仓史王役等人虽未说话,但业已表明立场。

内郡官见此情状,不得不厉声质问道:“你等官众胆大妄为!竟敢私下集议,不听朝廷调令!守城一时,待他日粮尽援绝,又当何计?”

内郡官还想再说,那青年却毫不留情地打断道:“好了!”

“看起来,现在队伍已经很明显了……”

青年走至众人面前,深邃眼眸淡淡扫过。

他依旧是那副淡然的语气,举手投足之间,却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就在大家将要商讨守城策略之时,青年却突然提声,冷冷道:“来人??!”

姚坚等人朝他看去,不明所以,便见青年抬袖一指,对准了那名内郡官:“将这两人押下去!关起来!”

“什么?!”

此话一出,满座之人脸色俱是一变。

内郡官险些绷不住,登时换了一副荒谬至极的神情:“你……你们疯了不成!我可是内郡派来的官差!来此传达燕廷旨意,你们敢抓我?!”

徐阜也忙道:“此人言语蛊惑人心,身份是否有异?姚大人,不要被其蒙惑啊!”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时,外头传来‘轰’地一声巨响,打断了厅中议论。

随即,又是几声轰隆闷响,孙隆当即反应过来,这是攻城槌撞击城门的声音。贼兵攻城了!短暂地相视一眼,几人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孙隆抓起武器,留下一句,“我先去一步!”便匆匆跑出城署。

姚坚与内郡官等人面面相觑,内郡官言辞激烈,向姚坚要官兵护送出城,不等姚坚发话,青年当即喝道:

“别听他的,抓!”

恰好这时,两名城吏赶来厅中,闻言其中一名高大城吏一跃上前,擒住了内郡官,另一个人紧随其后,表情两难,抓住了徐阜的一只胳膊。

状况危急,姚坚顾不得其他,仓促间向两人赔话道:

“两位大人!暂且委屈一下!眼下贼兵攻城,间不容发,等过了这阵,下官再派人手护送出城!”

说罢又朝城吏使眼色:“还不快将人请下去!”

两人被带离议厅,姚坚朝那青年急切道:“你方才说有退敌之策,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解我城中之困,现在贼兵攻来!依你之计,总可以说了吧?!”

“别急,姚大人,”那青年脸色沉着,朝他道:“我要你将城内兵马粮草情况以及城防部署悉尽告知于我。”

此刻,城署后院的一间房内,内郡官神色惶急,站立难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