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当主簿(2 / 2)
穿越不会让人变聪明也不会让人变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觉得以他的智商出门不至于被人糊弄,但是偶尔也会担心孤身在外遇到事情会茫无头绪。
尤其家里长辈都那么优秀,对比下来更显得他这个不那么优秀的小辈傻里傻气。
但是和张文远相处了几天,荀?呆头呆脑?明光发现,他那被家里众多聪明人打击过的自信心竟然回来了不少。
感谢辽哥,比心。
荀爽面容慈祥的听着,想到京城如今的情况不由一叹,“董相国当政,并州出身的将领处境可不太好。”
京城不是什么好地方,他其实不太明白这小子为什么要进京,还是和并州出身的将领一同进京。
董卓凶残,连他亲自任命的各州牧守都不买他的账,如今到处都打着讨董的旗号招兵买马,建功立业并非只有进京一条路。
荀攸看似淡然稳重,说出口的话却和“稳重”二字丝毫不搭,“董贼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诛之。”
荀晔愣了一下,没想到荀攸会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那什么,骂董卓得私底下悄悄的骂,他们现在这场合不太合适吧?
荀爽无奈,“公达。”
幸好府上人少,不然他还得担心隔墙有耳。
荀攸面色如常,不觉得现在这场合有什么不能说,“天下忠义之士齐聚陈留结盟讨董,叔祖以为盟军能解国患否?”
荀爽再次叹气,“人心不齐,难。”
虽说他没有资格去评价那些站出来反对董卓的英豪,但是不得不说,各路义军名为讨伐董卓,实际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真正为了汉室的寥寥无几。
“叔祖说的是。”荀晔竖起耳朵,挺直腰杆学着荀攸正跽而坐,两眼亮晶晶的示意叔祖堂兄接着说。
美人爹和叔父们离开之前仔细和他分析过京城形势,刚才他也和叔祖堂兄复述过了,两边没有信息差。
家里忙着避祸搬迁没空管各路兵马的恩怨情仇,文若叔倒是有心匡扶汉室,但是在安顿好族人家眷之前也分不出精力参与其中。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联军成不了气候,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散尽家财起兵讨董的曹操曹校尉还没撞上南墙,现在估计还觉得响应他的都是掏心掏肺的铁杆好盟友。
唉,倒霉的曹老板。
荀爽轻笑一声,“典军校尉曹操起义兵讨董卓,最初响应者只有济北相鲍信兄弟二人。如今义军云集响应,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三公诏书移书州郡功不可没。”
从表面看,各路义军收到三公诏书才响应起兵没有问题。毕竟董卓势大,嘴上骂几句和起兵讨伐是两回事,州郡牧守摇摆不定情有可原。
但是仔细想想,何大将军逼何太后诛杀宦官时召至京师附近的外将不只董卓一人,丁原、桥瑁也在应召之列。
董卓驻军关中上林苑观望形势,丁原放兵数千人火烧孟津作乱河内,桥瑁则屯兵城皋随时准备入城。
身为和董卓、丁原同时被召至京师的外将,桥太守和招兵买马都要靠地方富户接济的曹校尉不一样,以他的兵力完全可以直面刚入京的董卓。
“然而从何大将军身死到董贼入京祸乱朝纲,足足半年的时间桥太守毫无动作,直到曹校尉起兵才矫诏三公书信鼓动州郡起兵,何也?”荀攸语句缓缓,说出来的话却和刚才一样不留情面,“可见也是心怀鬼胎。”
桥瑁以三公的名义传檄州郡,可曾想过京城三公可能会被董卓迁怒丢掉性命?
荀晔眨眨眼睛,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