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一家三口齐聚头(1 / 2)

加入书签

面前的这个女子一身粗布衣裳,看着十分寻常,可她言谈举止又似个大家闺秀,此时言语间尽处处带上律法,好似一个深谙此道之人。

如此这般的姑娘,虽是个外地人,但他也毕竟不是个与官府有所交情之人。

若是夏县明府当真依律来办,只怕自己真得挨上几板子。

秋蘅见他已生怯意,便道:“你若是如实答我几个问题,你瞒下实情将此处屋子卖于我之事,我便当作不曾发生。”

那孩童听了正想闹,却被秋蘅扯着塞到了秋?身侧。

“姑娘尽管问!”莫说几个了,几十几百个都成,左右只要这银钱不会跑回她们手上,怎么着都成。

“你方才说这孩子名姓未进你家族谱,那么,他是否也没有户籍文书?”

那人点头:“他不过就是我大哥在外捡回来的野孩子,哪里配入我家的族谱。能让他在外头冠上我家的姓,已经是我家大度了。”

“既是没有户籍,也与你家无关,那日后这个孩子生死,便不由你家来置喙了。”

来人一愣,不甚明了。

“以后,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弟弟,与你们家再无干系。”

“若有一日,你们讨要上门,我便将今日之事一并禀了明府,看明府如何依律治你们的罪。”

“你爱要就要去,一个姑娘家家未出阁,愿意捡个野孩子养着坏名声,我才懒得上门讨要。”那人如是说着,转头就走。

秋蘅见他已走,这才将这孩童扯到身旁,几人一并走到了屋子里。

“你肯定是在想,为什么我要留下你,为什么我不愿意递状纸去求明府做主,对吧?”

那孩童点头。

“因为你不是他们家的血脉,这是事实。”

“他既然能将这屋子的房契地契都弄到手,自也是与自家族人都商量过了的。他们一家之姓,如何会为了你一个外姓之人开口言说?”

“你也说了,你父亲是临去前嘱了人说的这些话。如此这般便是没有留下遗表,这便是没有物证了。再者,他们同姓之人沆瀣一气,你又没有了人证。”

“一无物证,二无人证,就算是明府相帮,也帮不了你。”

那孩童将这些话反复想了想,道:“那你为何要留下我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孩童不解。

“你我都是一样的,都是父母不详之人,都是被人赶出来的。”

“你若是愿意,便唤我一声姐姐,我也会拿你当弟弟,供你读书考学。你若是不愿意,我便赠你些许银两,你可另寻出路。”

“只是,我瞧着你的模样约摸也就十岁,独身在外怕是难以讨得生活。”

“胡说!我十三了!”那孩童言罢,就将身子立得笔直。

秋蘅稍愣了愣,但瞧他身量才刚至她肩头,说他与自己只差一岁,着实有些让人吃惊。

“好好好,那你可想好了?”

那孩童仔细想了想,道:“若我称你为姐姐,我是不是得跟你姓?”

“不必。”秋蘅摇头,“你若是愿意,你便依旧用先时的名姓。”

她改名姓,是因为路家并不希望这段不光彩的事情再被提起来,想让归来的真千金直接用了路泠月的名字。

如此一来,族谱不必更改,只要真千金在府中好生教养几年,待风头过去,再另行觅一个青州之外的好人户成婚便可遮掩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