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此谢非彼谢(2 / 2)

加入书签

好在,夏县衙门中人办事还是利索的,元月刚过,谢璨的一应户籍文书,也都办好了。

户籍已有,秋蘅便也该替谢璨寻个学堂了。

夏县不大,也就只有一所学堂。

但这学堂教书的先生,却是有些了不得的。

这位先生姓于,原是正经两榜进士出身,先前也当过官。

许是他只会文章不擅官场交际,官途并不顺畅。

这位于先生思前想后,觉着自己为官这些年,日子过得索然无味,便辞了官,回到老家夏县设了这个学堂。

秋蘅将谢璨的文章取了,单独去拜会了这位于先生。

于先生瞧着谢璨一手好字,又见文章颇具风骨,自是乐意收下这个学子。

秋蘅俯身见礼,又道:“于先生是夏县人,想来关于谢璨之事,先生多少也有耳闻。”

于先生点头。

这夏县里头所居的,也就十几家不同姓氏的,谢家郎君收留谢璨一事自然也逃不过几家茶余饭后的闲谈。

“我是一个外姓之人,只是觉得夏县风景秀丽,才带着妹妹搬迁至此。”

“误打误撞,买下了谢家郎君的宅子。谢璨是个好孩子,读书刻苦,文章又好,我实不想蹉跎了他。”

“这才带了他的文章前来请先生教他功课。”

于先生听得秋蘅谈吐得度,又道:“秋娘子,我既收了谢璨,自是会尽量教导这孩子,必不会让明珠蒙尘。”

“如此,秋氏深谢先生大恩。”

谢璨入学一事十分顺利,但是日后经营何种营生,倒是让秋蘅犯了难。

她这几日将夏县的各种铺子都一一记下,又从中稍购了些物件,再三思量,她还是决定开一家点心铺子。

一来,夏县地界小,往来的点心果子就那么几样,全然不能同青州相比拟。

二来,这点心果子价格相较于绣品,来得要稍便宜些。

夏县用得起上好绣件的富户不多,这些富户家中多少又有备绣娘,所以在夏县开一家刺绣铺子,并非什么秒招。

反而是这点心铺子,便是好上许多。

衣食住行,缺一不可。

都说民以食为天,哪怕是寻常百姓,若是要走亲访友,也都是要带着糕点果子才好登门的。

秋蘅将这想法与秋?细说了说,秋?也觉得此法可行。

毕竟她虽不擅刺绣,可蒸个点心,揉个面团,她还是在行的。

姐妹二人如此商量着,便各自分工去买食材工具,准备做些点心果子了。

只是她们做了满屋子的各色点心,却没有直接拿出售卖,反而是用油纸一份又一份包好了摆放。

彼时谢璨正准备出门去学堂,见她们如此行径,心中疑惑,便道:“长姐,二姐姐,你们这是做什么?”

秋蘅见是谢璨,又将两个食盒子交给他。

“这两个食盒里面都是点心,一个食盒你直接送给于先生,另外一个食盒里的点心,你就赠于你的同窗一道食用。”

谢璨接过来,见身后桌案之上还摆放了许多点心,又道:“那些呢?”

“那些是长姐要四下分发给主街左右的住人的。”秋?边说,边将几块荷花酥包了起来。

“为什么?”这主街左右可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