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9志愿者(2 / 2)

加入书签

“亵渎神明之人应施以火刑,怎么轻飘飘就让他跪在外边?”

当即就有人解下腰间环佩,直径往周某身上砸去。

一群人欢呼,另一些人不满,“如何能用玉珏砸他,回家拿鸡蛋啊。”

前头的富商见众人把注意力放在周某身上,面露不虞,向使者们劝道,“快请外乡人去神庙里斋戒几日吧!”

自打元黎来到神庙,已经过去了两天。

她那日还没有看到周某的结局,便在花衣裳大嫂善意的目光和信徒们的欢迎下,被使者们簇拥着进入了神庙……里的一个房间。

阿白就住在她隔壁。

房屋也是新建的,干净整洁,比之金斗观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这里的环境还很幽静,根本不像外头广场上那样金碧辉煌。

“那是商会郎君们共同议定的。”

一个十几岁的年轻小哥从窗台前绕过,走进来放下食盒,不以为意地说道。

他听了元黎的嘀咕,就像遇见了知音,朝她俏皮地眨眨眼。意思是那些金光闪闪,从上到下带着一种大户的富裕气息的装修,都是金主们的意思。

“神巫说了,施主们既愿意帮忙修建,那都是好意,咱们也不能左右人家的喜好不是。”

小哥言语中带着戏谑,“不过夏日正午可不能出门,外边明晃晃一片,眼睛受不住。呐,这是今日的饭食。”

他将食盒打开,盘中餐点一一摆上桌案。除了饭,小哥还带了鲜花,他把早晨刚摘下带着露水的花插瓶,哼着小调欣赏片刻。

照顾元黎的小哥,原本负责花园植物的修剪事宜,算是半个花匠。现在又兼职每天给他们送两顿饭,看看这些外乡人有什么生活需求,报备给神庙解决。

元黎自然是没有什么需求,疑问倒是攒了一大堆。

除了信徒的热情,神庙众人对他们都颇为欢迎,甚至还要使者时不时跑来找他们聊天。

唯一冷淡的就是神巫,他虽然也保持着每日一见的频率,虽然看不清面庞,元黎总敏感地觉得,对方的态度甚是微妙。

人家也不虐待她,反而一日两顿,顿顿给足。还有花匠小哥这样的人,时不时给他们些小惊喜。

除了不能随便外出,一切都挺好。

“不是不给你们出门,”小哥聊到这个话题,面带歉疚告诉她,他们不能出去,是要等到敬神日当天,才能给他们祈福。因此这段时间,只能一边斋戒一边等待。

“为什么非要祈福呢?”

“祈福就是神的信徒了!”小哥眼神发亮,兴奋道,“这是外乡人才有的好事情呢,离城镇遥远的那些山民,千里迢迢来到神庙,还要排队候着,交纳供奉,才能作为信徒祈福。”

元黎近来对本地人的口音也逐渐习惯,整个长句听下来,半点不吃力。她点点头,看来这个地方是移民友好政策,为了引进外乡人口,神庙赋予了他们比土著更优惠的祈福方式??便捷绿色通道,并且免费。

鉴于小哥是个有问必答的实诚人,元黎决定与他多聊两句。

“那大伙儿需要多少供奉呢?我进城路上遇见两个农人,要买了一年的收成才能来神庙。”

“大家的供奉是不同的,富户之家交得重,农人基本是不多的。”小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