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8第48章(2 / 2)

加入书签

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眼睛闪闪发光,“小西,其实你是学霸吧?”

我无力地看了她一眼,再瞟了瞟坐在那里气定神闲分分钟像要升仙的凌静宜,“你看哪个学霸会在期末半死不活地复习。”

我俩对视了一眼,刘小叶一脸哀怨地看向了凌静宜。

她雷打不动地执行自己的日程表:依然每天6点半开始她仪式一样的护肤流程,依然每天两杯咖啡(其他人已经赶超了她,以每天三杯乃至更多消耗液体能量,迅速透支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精力值。咖啡外送赚得盆满钵满,以至于我每次路过学校那家饮品店都能看见老板娘拉开收银机,笑得合不拢嘴??她上翻着的鲜红牙龈肉清晰可见,面前拉开的收银机究竟每天日结多少不得而知,但肯定收入和她龇开的幅度成正比),依然在固定的时间去跟客户开会,依旧保持做两次瑜伽,甚至依然还在循惯例继续跟叶翔的约会日程,每天依然神采奕奕好像打了鸡血。

再看看我们,顶着硕大的黑眼圈,每天用咖啡和茶叶续命,哈欠连天,一个两个动作迟缓地像是僵尸;我们当中的重度僵尸症候群是许苑薇,她也依旧雷打不动地执行着自己的考期时间表:凌晨5点起床读英文;凌晨6点开始做数学题;8-12点在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海洋里舍生忘死;下午继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晚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不过,我最羡慕的人并不是凌静宜,而是陈梦晓。她的闭卷考试才三门,当她悠闲地翘着二郎腿在阳台上看书的时候,我和刘小叶咬牙切齿地在跟供求曲线、囚徒困境较劲。

郑筱也停了她的兼职工作。她好像突然从爱丽丝的漫游世界回到了现实当中,早晨在宿舍里看到她时,我和刘小叶恍惚了片刻。此后,她跟许苑薇出现的频率互换,每天早上,看到她坐在课桌前以迷人的姿态轻声朗读英文,我的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浮现出一种“我到底该不该捐助失学儿童”的迷惘感。对我妈捐助的那些偏远山区的儿童,我没有任何实体感。而面对活生生在我面前,每天打N份工的郑筱,我才意识到原来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同。可每次,我想要对她说点什么,她总是转过头避开。这个时候,有个声音在我的耳膜深处大声喊,“你不是圣人!没有人想被施舍!”,“周小西,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况且,我们还在冷战。准确地说,是她单方面无视我们。

于是,我默默地闭嘴,捏了捏包的一角,默默去阶梯教室复习。

我和刘小叶这段日子的亲密指数达到新高:每天一起去自习,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我像猩猩抓虱子一样抚摸她的头发抚慰她的焦虑(当刘小叶把她的爪子伸到我头上的前一秒,我像躲避瘟疫一样躲开了),闲聊一会儿各自睡去。随着考试迫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氛围充斥着浓郁的学术气息,我们的话题围绕着“你在看微观经济学第几章”,“幂函数导数公式是什么”……

我们作为新校区的第一届新生,像被流放一样在郊区生活,远离W市的喧嚣繁华。对大学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无所知,既没有前人可做榜样,也没有旁人稍加提点。所谓的自觉已然成了肌肉记忆,我们按照过往形成的既定模式继续学习,丝毫不知道,只有我们宿舍是这样,仿佛异类。别人都在享受他们缤纷美好、无拘无束的大学时光,参加社团,进入学生会,谈恋爱,放肆地消耗青春。

对学生会,我们宿舍没人感兴趣;至于校社联会专门组织为各个社团纳新的那天,我们集体没去。我们在有限的范围内偷点懒,仍然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后来,我发现:原来挂科天不会塌,尽管需要补考;原来很多人平时都在玩儿,考前两周才开始读书。我有点后悔,参加社团参加活动也算是体验人生吧。

刘小叶哭丧着脸,“也没人告诉我,考上了大学还得拼命读书啊!”

“你就当我们考上了哈佛,别人考试前一周可是连睡袋都带到Lamont图书馆,通宵达旦读书备考。是不是一对比,我们这个努力程度是不是不值一提?”许苑薇安慰人的方式一向独辟蹊径。

“那能一样吗?他们可没有经过三年模拟两年高考的痛苦生活,我凭什么要吃两次苦!”刘小叶委屈死了。

许苑薇推了推她圆乎乎的眼镜??我很想上去捏一捏她,自从她换了这副眼镜,配上她圆溜溜的眼睛,真的很像女版哈利波特??非常羡慕地说:“听说Lamont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学习氛围得多浓啊。”

刘小叶眼巴巴地望向我,我平静地回复她:“我收拾好书包了,今天去阶二。”

她差点没两眼一翻昏死过去,谁能告诉她,室友都是学习怪兽该怎么办?!

郑筱似乎一直在宿舍煮泡面。凌静宜对宿舍里一股泡面味不满,但也没说什么。在我看来,这算变相讲和。

有一天,我在冰箱里发现有半个馒头,还有两块钱一包的榨菜,用一个回形针夹住撕开的封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