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佛渡善恶终因果(1 / 2)
古刹内槐树参天,亭亭如盖,观瞻礼吉时已到,古朴沉郁的钟声大响,众人站在寺外向着供奉佛舍利的地方庄严行礼。
明隐寺里供奉有母亲的灵位,秦妙苏对这里并不陌生,但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肃穆隆重的场景,与往日熙熙攘攘香客拜佛求愿的样子截然不同。
寺里的主持看上去已到了耳顺之年的年纪,蓄有白须,菩萨低眉,非常慈善的样貌。身上穿了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袈裟,衣角处缀有一块补丁。
他手指快速拨动着念珠,口中念念有词一阵,然后道:“诸位贵人,请入里瞻仰。”
秦妙苏跟在酆栎身旁,右脚跨入了门槛,看见庙堂两侧站了两列僧人,中间的金身如来佛像下的供桌上摆满了丰富的供品,鲜花灿灿,果品饱满,莲花型的蜡台烛光熠熠。
除此之外,还有今日前来观礼的客人送的玉石、玛瑙、猫眼等宝物,同是耀人眼目。
可最引人注目的是放在供桌中间的一座小型宝塔,共有七层,通体纯金,每一层的塔身还缀有七彩宝石,斑斓缤纷。塔的最顶层铺就一块色泽浓郁的红玛瑙石,装着一个黄白色的骨头。
当今皇上的长子李邺成赞叹道:“佛顶骨舍利在这世上绝无仅有,今日有幸得见菩提慧顶,真真感到三生有幸,洪福齐天。”
李念文也随之说道:“佛骨舍利已是难得,何况主持还得了佛陀的顶骨舍利,这也是您花费半生呕心沥血虔心供佛得来的无量福报,我佛慈悲,您功德也近圆满了。”
秦妙苏记得在前世,李邺成是众臣眼里最有希望夺得太子之位的人,他的母亲贵为当今皇后,来自于大盛的簪缨士族卫家,祖辈是开国十二功臣之首。先皇感念于卫家的贡献,特许他们世代承袭公爵之位,卫家男子也多居朝廷要职。
经过卫皇后多年的筹谋,六部之中多是李邺成的人,当朝宰相共有两人,以左为尊,右相是秦蒙,而左相名叫褚卫,是李邺成的股肱之一。
李邺成实力雄厚,自己又野心勃勃,现今几乎朝堂之中有一半都是向着他的人。
相比之下,三皇子李念文则要势薄许多。
他的母亲当年只是侍候在御书房外院的一个普通宫女,因皇帝的一次酒醉,她正好负责值夜,情乱之下,皇帝胡乱拉了她来宠幸。可有时事情就是这样凑巧,她有了身孕,怀了龙种。
秦妙苏以前在宫里听说过这桩旧事,据说,皇后知道后竟十分大度,接纳了这名宫女,可因她身份低下,诞下龙子后只封为了宁嫔,连妃都不是。
按理说,李念文出身比李邺成差了许多,和他争夺太子之位应没有胜算。
可李念文却偏生也是个好胜的,十分不信命。而且他虽没有占据先机,可多年来一直表现得温良谦逊,平和亲民,而李邺成因为是天之骄子,反倒有时管不住自己的骄傲狂戾,对比之下,李念文为自己也获得了许多大臣的青睐。
况且,李念文的理政能力还高出李邺成一截,做事机敏细致,常常将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连皇帝都要高看几分。
两人都想做太子,也似乎都有可能被册封为太子,现在无非就是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了,在各种场合里经常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不知这个时候酆栎是怎么想的?他真的打算一直这样保持中立的位置?
秦妙苏偷偷瞄了他一眼,看到酆栎不知怎么,脸上挂了一丝类似嘲讽的笑容。
这家伙又在想什么?
李彬对什么佛啊道啊都不感兴趣,他只是应邀来凑个热闹,听到兄弟两说话理也不理,只是一味盯着那尊金光灿灿的浮屠塔看。
其余的人看到两位皇子在夸,加之佛顶骨舍利的确罕有,也都纷纷夸赞起来。
主持听到众人连绵不绝的赞扬,一贯平和的眼里好像点燃了火炬一般,大放光亮:“多谢我佛垂怜,老衲毕生的心愿终于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