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1借钱(2 / 2)

加入书签

裘智觉得詹掌柜太过分了,就算不愿借钱,也不该如此欺辱一个妇人。他忍无可忍,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提高声音喊道:“有人在吗?”

内堂的争执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个中年男子掀开布帘走了出来。

此人约莫五十出头,面白微胖,团子脸上挂着假笑,一双圆眼滴溜溜地转个不停,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眉宇间满是精明和市侩之气。

严夫人跟在詹掌柜身后走了出来,她没料到外面的客人竟是自己的邻居,看到裘智三人,不由得愣住,神色更加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潘文子想到前几日自己提过该交学费了,今天严夫人就来借钱,总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有些干系,心里十分不自在。

他柔声安慰道:“严夫人,学费的事情不着急,晚几天也无妨。”

严夫人羞得手足无措,面皮涨得通红,嘴唇嚅动了几下,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半晌后,她微微福了一礼,慌慌张张地离开了药铺。

詹掌柜认识潘文子,大概是觉得刚才的事影响了自己在熟人面前的形象,连忙解释道:“潘公子,你别误会。严夫人平日里替我洗衣缝补,最近手头有些紧,想预支些工钱。”

饶是王仲先不善推理,听到这话也差点笑出声来。严夫人洗一件衣服才挣三文钱,要还上五两银子,不知得洗多少件衣服。显然无法靠洗衣来抵债,两人之间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裘智将手中的药方递了过去,似是随意问道:“詹掌柜是大兴人?怎么来宛平了?”

自从得知严家和李家将有祸事,裘智对这两家格外留心。今日撞见詹掌柜与严夫人起争执,自然要多问几句。

大兴和宛平离得不远,在现代都属于北京市,但在古代却是分属不同的县。詹海生在大兴既有基业,突然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宛平,不禁让裘智起了疑心。

詹掌柜接过药方,扫了一眼,问道:“公子可是心脏有问题?”

裘智点头道:“老毛病了,不是什么大事。”说完,反问道:“詹掌柜也懂医术?”

这药方虽是宫廷秘方,但只要是精通医理之人,看到用药和配比,便能大致判断出病症。他看詹掌柜道出自己的病因,想必对方医术不凡。

詹掌柜连连摆手,谦虚笑道:“我哪懂这些,我不过是开药铺的,经手的方子多了,耳濡目染,略懂皮毛罢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到药柜前抓药,口中又念叨着:“我确实是大兴人,只是家中遭遇了一些变故,不愿再留在那个伤心地,这才搬到了宛平。”

裘智听他语气低落,似有无限的伤心,不由被他勾起愁绪,一时无言。

过了一会儿,见詹掌柜抓好了药,裘智连忙说道:“这个是丹药,劳烦詹掌柜做成药丸,再送到我家。”

詹掌柜似乎明白了什么,呵呵一笑:“原来你怕苦啊。”

裘智被他一语道破心思,心中不爽,但依旧嘴硬道:“我不怕苦,可药方上写的就是丹药,不能随意更改。”

詹掌柜笑着摇头,将药方递还给他,诚恳道:“要是真不怕苦,不如试试强心散。我看你这方子里用了人参、酸枣仁、麝香,都是名贵药材,价格不菲啊。”

裘智心下盘算,自己现在没有工作,坐吃山空,确实要精打细算。他之前吃过强心散,价格实惠,而且功效不差,于是颔首道:“就换成强心散吧。”

王仲先忍不住嘴角微扬,心中暗想:不吃安神养心丸,就不会经常想起朱永贤了,裘智早晚将他忘得一干二净。

詹掌柜重新抓了一副药,将药材包成整齐的正方形,递给裘智:“一共十天的量,吃完再来抓药。”

裘智接过药包,想到回家还要煎药,只觉头大。

詹掌柜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动提议道:“我们药铺提供代煎服务,一个大子一副药,可以每日替公子煎好了,让伙计送过去。”

裘智自从知道宛平要发生命案,就变得格外谨慎,现在敌我不明,生怕詹掌柜另有图谋,连忙婉拒:“多谢詹掌柜的好意,我让家人代劳便是。”

三人回到住处,裘智刚打开院门,隔壁严家的大门也随之打开。

严夫人从屋里走了出来,满脸堆笑,语气略显紧张:“几位公子,方才我和詹掌柜说的话,切莫外传。”

“你放心,我们都不是爱嚼舌的人。”裘智保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