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4长乐未央(1 / 2)

加入书签

“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

长沙王赵襄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诏谕天下咸使闻之。”

燕都平京,小皇帝坐在椅子上,绘声绘色地读着赵国遣送来的赵王遗诏,语调却听不出伤感。

“真有意思。”他合上手中的信笺,“让安成去一趟吧,长兄去世,没道理让人凭空追念。”

“那赔款的事……”王灿盘算着,若是赵国无暇北顾,那么他们便可以顺势将这笔帐赖掉。

“这个月的只交一半,次月半之。”小皇帝拍板:“若是赵国礼部问起,便说旱灾四起,粮食收成不足十一,望宽限几天。”

“是。”王家的家主得了口信,面色稍霁,只要不从世家里扣钱,他是怎么都愿意的。

毛忠明到了,就意味着后面的群臣也不远了。

众人护着赵谦敬的梓棺,也不敢多做停歇,马不停蹄地直奔武昌。一路上途径州县的大小官员全部出门哀悼,缀在百官后头,到武昌城时,队伍已经绵延了一里多。

城门口有四人身影矗立,最前面的是宰相李平,贵为百官之首,自然需要担当表率;稍微落后一位的是毛忠明,作为朝堂新贵,先王最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他在这里当仁不让;站他身后的是陆机,作为钧鉴年间唯一的大将军,就算武昌之战后赵谦敬也没能削去其封号;和他并肩而立的,正是贾仪,新王上任的第一封诏书,不是宣告天下,而是册封了他的太傅。

这四位就是新王的国之重臣,用赵襄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肱骨之臣”。

赵襄和赵谦敬这哥俩加起来没见过几面,别提有什么骨肉亲情了,何况赵谦敬暗地里的一些所作所为,他也看不惯。现在赵谦敬一死,他巴不得拍手称快。

什么?是陆机杀了赵谦敬?一定是百官看错了。

什么?没错?不可能,一定是有人伪装成陆机的模样,故意陷害大将军。

众人哑口无言,皇帝放下身段和你撒泼打滚,你能有什么辙。

反正赵谦敬早已葬身襄阳行宫的火海之中,等百官想到要抢救的时候,连灰都没剩下。

众人面面相觑,人死没有骸骨就是大忌,别说这人还是皇帝。好在毛忠明来做了这个出头鸟,随便挑了几件赵谦敬的衣服,也不管什么礼仪伦常,往梓棺里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