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李世民赈灾济民(1 / 2)
行至江淮,画风急剧转变,男耕女织、犁地插秧陡然变成断壁残垣,饥民遍地,百姓身着补丁衣服,踏着草鞋,艰难行走,路边躺着许多无人认领的尸骨,有秃鹰啄食残渣剩肉,也有百姓搜刮钱物......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注1】真实看到这些景象,李世民才切实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生存状况是多么艰苦绝望。
倘若他们有粮可食,有地可耕,有屋可居,断不会被张角他们忽悠,起义造反,拿着脑袋换吃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注2】袁术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曹操讨伐,更因为他自身横征暴敛、奢侈无度,失了民心,失了民心等于失去根本。”李世民面色肃然地说道。
蒯良在一旁说道:“皇上,臣以为咱们可以在此处以皇上的名义设一些粥棚,一来可以救济灾民,二来可以让百姓了解到您的仁德,自愿归附。”
一旁的蔡瑁反驳道:“皇上,不可,咱们所带粮食有限,后面到底还要打多久,现在仍未可知,如果后期因为军粮不够,导致战争失败,臣以为此种圣母行为,万万使不得。”
“皇上,臣并不认为此乃圣母行为,何为圣母?罔顾事实和困难,爱心泛滥,否认丑恶存在,不顾一切去帮助,方为圣母。但是我们现在有能力有条件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背靠荆州,如果缺粮,后方可以补给,而且老百姓都是无辜的,他们不是贼寇,也不是敌军,况且收揽民心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战争,我们还可以借机搜索一些关于袁术的情报,包括他的藏身之所等。”蒯良面容严肃地回答说道。
李世民听后说道:“蒯良,你带着所率部下负责赈济灾民事项,记住维持好秩序,避免造成哄抢、踩踏事件,同时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还得防止敌人偷袭抢粮。”
“臣领命!”
蒯良说完以后,就调转马头,率领一支队伍去准备赈济灾民事项。
蒯良出生在荆州豪门士族,蒯良的父亲蒯钧曾任南阳太守,蒯良的母亲跟诸葛亮家是亲戚,所以蒯良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不仅足智多谋,还能夜观天象,他是三国除了诸葛亮以外,少数懂得天文的人士。
虽然刚出生就是地方豪族少爷,后来又位居高官,从小到大都未受过一丁点苦难,但是很难得,蒯良在谏言献策的时候,经常都会考虑到底层老百姓的处境,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们谋福利。
李世民相信蒯良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便率领着【玄甲军】和蔡瑁等人继续北上,前往支援关羽。
一路之上,入目所见,跟刚踏入江淮地界的场景差不多,士卒冻馁,江淮间,十室九空,饿殍遍野,百姓相食。
蔡瑁跟在李世民的一旁,为了缓解同行的尴尬,李世民就问蔡瑁道:“德?,你也看到江淮地区的情况,有什么感想吗?”
蔡瑁略显紧张,大脑飞速旋转,开始组织语言。
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年少读私塾之时,正在走神间被先生提留起来回答问题。
李世民看到蔡瑁有些手足无措,便说道:“只是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大胆地讲。”
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后,蔡瑁便开始回答李世民的问题。
“回皇上,袁术虽然有称帝的野心,但是却没有作皇帝该有的基本德行,更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本事,对内不安抚百姓,对外不结交友邻,盲目称帝,盲目进攻,众叛亲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