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5二凤策反孙伯符(1 / 2)

加入书签

“你们在这聊什么呢?这么投机!”李世民和周瑜皆是才貌双全、姿态潇洒的一等风流人物,格外惹眼,孙策一出营帐,就看到他们并排站在崖边。

周瑜转身给孙策道:“主公,刚刚我正在忧心前方战事,世民兄过来一番开导,如同醍醐灌顶,心中烦闷顿时消解。”

“嗷?!不知是何高见,能让公瑾这么快释怀?”孙策知道能够劝得了周瑜,还能让周瑜如此认同的人极少,他顿时好奇起来。

“刚刚世民兄讲道:将在谋而不在众,胜负往往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并不是在战场上决定的,作为一个将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运筹帷幄的全局观。”周瑜捡重点给孙策说了一遍。

在孙策的思想中,大丈夫就应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决胜负,死而无憾。

他觉得将领的勇猛比谋略更重要。

但是今天听完李世民的见解,让他对谋略有了更高的认识。

【二凤讲得真好,思想往往决定行动,进而决定结果,观念往往影响政策,还有效率。】

【如果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可以通过他做什么去观察,往往比听他说什么更有效。】

【这些见解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有帮助,比如有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谋划好毕业后的去处和单位,那么大学四年,目标就会很明确;相反,如果缺乏相应的认知和指导,大学生涯就会过得浑浑噩噩,甚至虚度光阴,毕业以后,找工作就会很迷茫,甚至还可能会走弯路、错路。】

【认知真的很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思考是最难的工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工作。】

【光有认知也不行,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拥有知识的数量,而在于知道如何运用它。】【注1】

“恩公果然高见,令伯符耳目一新。现在咱们南下平定交州,北方曹操正跟袁绍鏖战,不知恩公对此有何看法?”孙策问道。

李世民心想孙策这是在趁机考验自己吗?那不如借机劝他归附大汉,便答道:“交州将士虽众,却无足为惧,亦算不上强敌,我相信,凭借公谨之谋,伯符、子义之勇,定能克之;相反曹操才是大患,他不仅知人善任,谋略高超,统帅有方,而且胸怀一统天下的壮志,一旦让他战胜袁绍,后患无穷,咱们应该尽快平定交州,与刘协联合,北上许都,共戮曹操。”

【二凤,你这算盘珠子崩到两千年后我脸上了。】

【孙策随口一提,二凤就趁机策反他归附大汉~】

【关键策反地还这么了无痕迹~】

“虽然谋定而后动,但是战场之上,风云聚变,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不到最后,胜负难以盖棺定论。不过恩公所言极是,比起北方曹操而言,交州张津的确不足为谈,眼下就是希望能够早日顺利平定南方,趁机挥师北上,屠灭曹贼,以承父志。”孙策说道。

说到这儿,李世民想起来了,孙策的父亲孙坚亦是东汉末年的大英雄,当年北上讨伐董卓,屡战屡胜,名冠一时,到了皇宫,还不忘祭奠汉室,忠义两全!孙策还可真像他爹。

李世民:“英雄所见略同,除掉曹操,则天下无劲敌,待那时,兵强马壮,谋臣武将如雨,其余诸侯,不用征讨,自然会望风归附。”

黄盖在不远处望着李世民他们这边,发现李世民虽然只是一介平民,并无惊世之名,但是他跟【江东双璧】站在一块儿,竟然毫不逊色,气势上甚至还更胜一筹。

黄盖内心不禁佩服孙策和周瑜,不愧【江东双璧】,果然慧眼识珠。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