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3章(2 / 2)
有时候李循自己也说不好顾筠是个什么人,两人是发小,自小就一起长大,性子也差不离,但从顾筠五岁那年起,顾家出了一些变故后,他的性子就变了。
以前虽然也有些不爱说话,但至少同人交谈的时候没有那么疏离和寡淡,如今说话做事都像隔着一层纱似的,说不清,道不明,对待好友尚且如此,更别提旁人。
李循还记得前些年,那会两人尚未入仕,均拜读在白马书院门下,书院里都是男子,血气方刚的年纪,都或多或少存了些不那么清明的心思。
一次,遇上书院休课,有人嚷嚷着学业紧,想去城里的画舫上听听曲儿,松快松快,这种事,平日里都是藏着掖着,一旦破了口,决堤溃坝就是一瞬间的事,不好扫兴,顾筠自然一同前往。
画舫里,众人闹的沸反盈天,口中那些淫词艳曲也是手到擒来,顾筠没有掺和,整场都和李循在一旁喝茶,默默地只听曲儿,不做其他。
等到结束时,众人已经喝的酩酊大醉,二人自然就承担了护送大家回书院的任务。
即将弱冠的少年,生的清隽儒雅,一堆醉鬼里就数他最清醒也最君子,那唱曲儿的姑娘胆子也大,就这样一瞬不瞬的盯着他瞧,临到末了要离开时,更是直接上前拽着顾筠的一处衣角,红着脸,娇娇滴滴的唤了人一声‘公子’。
寻常男人都懂这是什么意思,该回应的自然会有回应,顾筠却没有,黑夜里,目不斜视的看着自己的衣角,很有分寸,轻轻的将人的手拂开,接着礼貌的说了句:“姑娘且当心,马车要开了。”
李循那会就站在身后,将这一幕看的清清楚楚,心下啧啧称奇的同时,也不免感慨,自己的这个好友,也太清心寡欲了些,半点世俗都不曾沾染,那和庙里皈依了的和尚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当这次遇上夏琳琅的事情,他才不免想要刨根问底,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才会让他这么淡漠寡欲的男人,三番四次的破例,难道就为了那所谓的‘清誉’,他不信。
顾筠听后,还是那副样子,没什么解释的想法:
“知道那么多,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这话说到他的心坎里,说到底,无非就是那么点看好戏的心思,想知道自己这位谪仙般的好友,究竟这辈子还会不会为了点凡尘俗世再下凡来。
他清了清嗓子:“那你且说说,到底对人姑娘是个什么态度?”
看出来顾筠又想胡乱对付过去,他先入为主的开口:“前几日你特意来寻我,什么也不说,光顾着喝茶,别说不是为了这事?”
那天两人分开后,他便先回了府里,也没料到顾筠将人送走后,竟又去府上找他,问他干什么也不说清楚,就这么拉着他,大晚上喝了整整三壶浓茶,闹的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结果第二天醒来,就听说了这事。
顾筠这会什么也没说,房间里阒然的很,外面的什么动静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自然,推开门的动静就更是清楚了。
房门就这样被人突然推开,李循不免被吓了一跳,手里的茶水都洒出来些许,一扭头,就看到顾筠的祖母面色不虞的看着他们。
“顾奶奶。”他颤巍巍的开口接着站起来,看着老人家的神情,也不知道刚刚那些话,被听进去多少。
老夫人这会步履稳健的跨进来,身后还跟着一道来的刘嬷,正在给顾筠递眼色。
顾筠刚来得及起身迎迎,老夫人左右睨了两人一圈,才开口说:“你们且给我将这事说清楚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夏琳琅这会正在府中,收到赵娉婷刚送来的消息,说昨日还甚嚣尘上的流言蜚语,不到半日就消失殆尽,半点风声都听不见了。
两人虽说都闹不明白是个什么前因后果,但这事对夏琳琅来说总归也算是好消息,她本就不打算和顾筠有过多的交集,如此一来,倒也正中她下怀。
收好手里的字条,又看了眼外面的天色,想起半个时辰前,主院的丫鬟来递话,说起今晚夏岭和骆氏让她去前院一道用晚膳的事。
“用膳?让我?”
丫鬟点点头,煞有介事的说:“老爷说,少爷难得回来,这次一家人都在,便一道吃个饭。”
她没多问,回了丫鬟的话,说知道了,晚膳之前自己会提前去前院。
说来奇怪,那天游湖泛舟,她没看住夏奕让人落了水,这事她也自觉理亏,回来后便一直等着被责罚,可没想到的是,回来过后,这事就没再被人提及过。
不仅如此,事后,父亲夏岭甚至还差人来问过她,有没有受惊之类,然后,便是方才,丫鬟来请,让她一会过去,大家一道用晚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