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第6章(2 / 2)

加入书签

哦,五经读过了,裴葑点头,随口抽取几句经义考较张茂,张茂都能对答如流。

裴葑放下心来,这孩子比起裴崇和裴该来差了一截,但比起同龄的少年郎君也算勤奋精进了。

他撸了撸美髯,对张茂道:“你既喜好史家兵法,史家老夫建议你自三传始。兵家老夫没有涉猎,不敢妄言,二郎自专就是。”又给他布置了《左传》前三篇的笔记作业,命他晚上补一篇释义来。

张茂其实已经通读过春秋三传,但是有名家教导和自己研读是两码事,赶紧恭身应是。

接着裴葑又考较了裴憬的《仪礼》、裴妍的《太史公书》。

裴憬和裴妍对老先生非常推崇,作业回得无比认真。

尤其裴妍,解读起《田单列传》来,可谓口齿伶俐。

裴妍这个年纪,自然不可能有多高深的见解,更多地是对文章的复述加上自己的感想。

张茂发现,无论裴妍说得有多浅薄好笑,裴葑都是先点头赞许,再深入浅出地引导她往更深层次去解读。即便痴顽若裴憬,亦频频点头,显然是听懂了。

听老先生讲课,大家只觉时间很快,可谓如沐春风。

张茂只觉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来之前,张茂特地从兄长的好友裴邈那里打听过钜鹿郡公府家学的这位西席。知道他是因得罪了“三杨”之一的杨骏,才被罢官免职,甚至还受过杨家的迫害。

张茂父亲的头上毕竟有着杨氏门生的帽子,原以为他多少会为难自己。没想到老先生对他的出身丝毫不以为意,待他一如平常后生。这份气度,足以令人敬佩。

河东裴氏,赫赫百年。恭孝德义,成家善根。

张茂似乎嗅到了这个百年大族隐于骨血里的风华和百年不倒的奥义。

裴葑到底年龄大了,讲了一个时辰后,就命他们小憩片刻,自己去后堂更衣。

裴妍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问一旁同样靠着缇几捶腿的裴憬:“阿母说,你们下午还要学数算和骑御?”

提起这个,裴憬来了兴趣,嚷嚷道:“是啊!就数这有意思。”

裴妍不高兴了:“凭什么你们学得这么好玩,我只能跟着老尚宫缝缝补补?”

这……课是叔父定下的,裴憬不敢置喙,只好安慰她:“阿妍勿忧,待阿兄弓马娴熟后,带你去郊外射獐子去。”

“哼!阿兄别得意。那数算据说极难,阿兄识字都要四年,数算还不知要学多久哩!”

这话极不中听,一旁的张茂眉头微皱。

没想裴憬哈哈一笑,道:“阿妹才要小心,据说宫里来的老尚宫要求极严,还会拿戒尺打手心哩!就阿妹那绣工,不知要挨多少下板子呢!”

得,这话半斤八两,张茂高挑的眉毛放了下来,看来这对兄妹平日里就是这么说话的。

“阿茂,方才听你说,你十岁就入了行伍?”裴憬见一旁的张茂一直不说话,忍不住与他搭讪。

张茂点头:“茂曾在征西军司服过役。”

裴憬和裴妍对视一眼,突然围了过来。

张茂浑身一抖,直觉不好。他似乎从这对兄妹的眼里看到了无数亮闪闪的星星。

“阿茂,行伍里面是怎样的?也每天读书习字么?”裴憬问。

“阿茂哥,你见过胡人吗?之前我去贾表哥家看到过白皮肤蓝眼睛的胡姬,那里的人都长那样吗?”裴妍问。

“阿茂,那些胡人打仗厉害吗?还是我们更厉害?”裴憬接着问。

“阿茂哥上过战场?那岂不是杀过人?会害怕吗?”裴妍突然想起这件可怕的事。

兄妹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张茂只觉耳畔嗡嗡作响,却不知从何答起。

提起军营和战场,他当然是熟悉的,可他不认为这些事情适合跟这对养尊处优的兄妹讲。

恰好裴葑自后堂转了出来,张茂赶紧咳嗽一声,小声道:“夫子来了,茂得空再与二位细说。”

……

上午的经义结束后,裴妍有些不高兴地看着风荷雨荷收拾学具。

后院小郭氏派来大丫鬟剑兰催她回去。

裴憬虽然同情妹妹,但他也没办法,只好一再承诺晚上去找妹妹叙话,好歹把人送走了。

张茂暗自松了一口气,小女郎真不好哄。

下半晌,裴妍在自己的小院里休憩不过片刻,就迎来一位姓秦的女尚宫,说是宫里退役、被河东裴氏请来供养在族里、专教族中女郎绣法技艺的。

裴妍无比羡慕起裴?来,至少她在宫里有公主和清风表姊陪着,就算做这缝缝补补的事也是三个人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