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9灯市(1 / 2)

加入书签

这边姜同云还在发愁怎么糊弄外祖父,那边谢怀?已经收到消息,说颍川侯府会在中秋节后正式下聘。

这还得谢谢侯府那位老夫人。

她回城过中秋,听说姜大姑娘已经回到金陵,而且两家都已经过完了纳吉的流程,就又催了一把,让儿子儿媳过完中秋就上门下聘。

毕竟两个孩子都不小了,早点完婚才好嘛。

既然颍川侯府那边事情已定,谢怀?也就能放心地进宫,去为姜同云的爵位做铺垫了。

谢怀?进入紫宸殿的时候,陛下正在翻看奏折。

见到他来,陛下将手里那本讲来讲去没个重点的奏本丢至一旁,笑着说道:“难得你来看朕。来人,快给齐王赐座。”

谢怀?谢过陛下,在内监搬来的圈椅上安然坐下。

“瞧着气色好多了,看来上次送去你府上的太医还是有点用处的。”陛下看着这个长相俊秀的侄子,心里分外满意,“你今日特意在这个时辰来见朕,是有什么事吗?”

按照他的习惯,这个时辰一般都是在紫宸殿里处理公务。谢怀?会选这个时间过来,应该是有关于朝政的事情要说。

谢怀?道:“陛下真是明察秋毫。臣听说近来边境又有异动,陛下已经着人开始筹备粮草了?”

“是啊。前些天邢国公传了奏报回来,说北边又在边境调集人马了。”说起烦心事,陛下忍不住揉了揉眉心,“有邢国公坐镇边境,朕倒也不太忧心。只是粮草供应确实是要早做准备。”

邢国公和梁国公一样,是越朝开国时就封赏的四位国公之一,世袭罔替。太宗晚期,另外两家开国公爵卷入储位之争,在先帝登基后获罪抄家,四大国公就只剩下邢、梁两府。

跟早早转型文官并在朝堂站稳脚跟的梁国公府不同,邢国公府常年领兵镇守边境,深得历代帝王信任。

听到陛下的话,谢怀?点了点头:“陛下所虑极是。眼看就要入冬,若是河面开始结冰,再要北上运粮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筹粮倒也罢了,到时候由谁负责运送还是个问题呢。”

陛下的眉头已然皱起:“远的不说,就说三年前。你在边境奋勇杀敌,朕派去运粮的却不顶事。这么多人押送粮草,竟然还叫山匪劫走了大半!要不是那边的守将机灵,及时在城内凑齐粮草……哎!”

“此乃旁人之失,实非陛下之过。”谢怀?宽慰了他几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说起三年前,臣最近倒是意外得知了一些别的事情。”

“哦?”

“当年之所以能这么快筹起粮草,还是因为有义士在背后相助,捐赠出了一批粮食。”

陛下惊讶地扬起眉毛:“是吗?是何人有此义举?你说与朕听,朕要嘉奖他一番!”

谢怀?笑了笑:“陛下不识得她,但应该知道她的父母。”

“她的父亲是已故的轻车都尉姜弘捷将军,母亲则是我大越唯一一位受封勋官的上骑都尉许夫人。”

陛下略一回忆就想了起来:“是他们?可朕记得,他俩好像只有一个女儿吧?”

“是,就是这位姜姑娘送来的粮草。”

听到“姜姑娘”三个字,陛下又想起一件事来:“……等等,朕好像听皇后提过,含昭最近交了一个新朋友,是义阳侯的侄女。莫非也是这个姑娘?”

谢怀?不由笑了:“对,也是她。”

“那这位姑娘倒还真是有些不同寻常。不过既然是两位都尉的女儿,为国出力倒也合乎情理。她能行此义举,也算没堕了她父母的声名。”

陛下感慨了几句,忽又想起当年两次讨论优待的事来了:“说到封赏,朕又记起当年的旧事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