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2密旨(2 / 2)

加入书签

可抬起的手还没落下,他就想起了前天邢国公的那封密折来。

虽然关正青的折子里只写了黄桓倒卖粮米棉衣这类寻常物资,但结合邢国公的折子来看,事情可能远远不止关正青查到的那么简单!

陛下想起来,给前线装备上新式弓弩后,一批还未使用的老式弓弩就被拨付给了各地州府的守军使用。当时的婺州应该也拿到了定额的几十架弓弩。

兵部和工部这些年一直都由陛下知根知底的人执掌,出漏子的可能性不大。那搞不好问题就出在黄桓的身上!

他既然敢倒卖军需,未必不敢把弓弩卖给晋朝!

刚想到这个可能时,陛下被气得眼前发黑,恨不得马上把黄桓拿了直接处死。

可稍稍冷静下来后,他又觉得这般处置不妥。

北边能买通一个黄桓,未必不能再买通其他州的刺史。光处理掉黄桓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最好是能顺藤摸瓜,就着黄桓这条线,把后面一干人等连根拔起!

正好关正青行事谨慎,汇报此事写的是密折。目前消息还没走漏,找人秘密探查还有机会。

陛下在心中快速过了一遍合适的人选,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同在婺州的谢怀?。

谢怀?是齐王,身份能压黄桓一头,行事会方便许多。而且他熟知军务,人也就在婺州,完全可以做到在不惊动对方的前提下进行秘密探查。

更重要的是,谢怀?聪明过人、行事稳重,为人也十分谨慎。先前交给他办的事也都处理得当,从来没有叫自己失望过。

想到这里,陛下快速拿过一张信笺,开始给远在婺州的谢怀?写密旨。

*****

收到陛下的密旨后,谢怀?的心才定了下来。

“目前都是按着咱们的计划在走。”谢怀?将密旨拿给姜同云看,“陛下已经指派我来调查黄桓。”

姜同云接过密旨看了看。

陛下在信中写得没有那么详细,只说他接到了密报,婺州刺史黄桓有倒卖军需和往北边卖□□嫌疑。倒卖军需的罪名已有实证,但卖□□事还需查证,因谢怀?人在婺州,所以委派他进行暗中调查。

为了方便谢怀?调查,陛下还把关正青整理后递交给他的证据也一并寄给了谢怀?,供他参考所用。

姜同云看密旨的这会儿功夫,谢怀?已经开始翻看关正青递交上去的证据链了。

“原来如此。”这也是谢怀?第一次这么具体地了解关正青的查案过程,“关正青先是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库房中囤积的粮米皆是陈米,又发现守军每日的伙食花费与朝廷所定标准不符,所以才起了疑心,往下探查。”

黄桓以为关正青出身显贵,对粮价物价知之甚少,所以才敢让他去查库房和伙食。谁知道关正青跟着邢国公在边境这么些年,虽然正面对敌的时候不太行,但在如何当好将领这方面是学得非常不错的。

再加上关正青本人也不是那种好逸恶劳不知疾苦的性格,自己带着越州驻军的时候也经常过问军中伙食情况,对附近几州的物价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一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