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探望(2 / 2)
“邱先生。”她很诧异邱良会来探望她。
邱良推了推眼镜:“孟小姐,您的病……好些了吗?”
“好多了。请进来坐吧。”孟灿云笑着将他请进上清宫。
邱良进来后,视线很规矩。在桌边坐下,他背脊挺直,双手握拳放在膝盖上,显得有些局促。
“先时不知孟小姐病重,所以许久未登门探望……”
那天孟灿云离开后,他以为她被调去别的石窟工作,对她的缺席并未放在心上。直到昨日,无意中听见工友议论,才知道她生了重病。
他们认识的时间不长,除了壁画上的讨论,彼此不算熟悉。但多少有共事之谊,按礼节,应该前来慰问一番。于是他今天就来了。
孟灿云倒了一杯水,笑道:“多谢邱先生关心。不是什么大病,这些天已经好得差不多。”
邱良点点头,抿了一口水。
孟灿云知道,她旷工的这几天,“点睛”任务肯定落在他身上。修建石窟的壁画师总共只有三人。他们每人负责的石窟数量都是固定的,按既有任务来看,工作量已经很大。自己旷工请假,势必加重了别人的负担。
“邱先生,我病的这段时间,给您添麻烦了。”
“孟小姐言重了。”
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两人之间的气氛显得生疏尴尬。邱良一直垂头看地,搁在膝盖上的手一会儿张开一会儿握住,很不自在。
孟灿云想起上次在佛窟里中断的谈话,心中微微一动,“邱先生,上次听您说,不建议军政府将剩余的经卷交给教育厅。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提及经卷,邱良的眼睛一亮,但很快又暗下去,“我上次的提议,不理会也罢……”他停顿半晌,重重叹一口气,“教育厅有几个贪财,我原本担心经卷交过去是羊入虎口,便宜他们卖给洋人。但是经过这些天,我又觉得交过去未必不好。”
这些天,他亲眼目睹了军政府对鸣沙窟的所作所为:不顾旧窟的承受能力肆意开凿新窟;或者为了一个好位置,将原有的旧窟捣毁重建。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泥塑被损毁,简单粗暴的施工方法,打破了他对军政府的最后一丝幻想。
“教育厅尚能看见鸣沙窟的文艺价值,而军政府,完全将鸣沙窟当作死物践踏。”
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画笔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军政府的破坏速度,要想最大限度保全更多文物,不能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
“流落在外的经卷让我惋惜,但它们若能得到更完整的保护,我宁愿它们被卖掉。”
说到最后,邱良紧握拳头,眼里是勃然怒意。
孟灿云得知他这样一番心理活动,深感世道艰难。
因文物外流,后世的人们痛骂、埋怨、悔恨。可谁能体谅此时此地,文物保护者的无力感呢?
孟灿云问:“所以您还是支持将经卷交给教育厅?”
邱良露出一丝无奈,“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希望把经卷交给文艺保护促进会。”
文艺保护促进会的成员都是热爱文物的有识之士,他们热心文物保护事业,深谙文物保护专业知识,能够对文物进行妥善和科学的保管。最重要的,他们绝对不会盗卖经卷让它们流落海外。
孟灿云记起邱良说的教育厅有“内鬼”,忍不住问:“现在政府明令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