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整理线索(1 / 2)
孟灿云如期搬入督军府,被安置在办公楼东南角的“晓苑”。
晓苑跟下寺的格局相似。北面是会议室,东西两边是起居室。平常没有人住,偶尔有职员工作较晚,便会在这里落脚。
住进来的第一天,她失眠了。偌大的院子只有她一个人,也许不太适应新环境,她几乎睁眼捱到天亮,直到能听见院子外面的人声,才混混沉沉地睡过去。
这样昼夜颠倒两日。第三天晚上,她索性起来整理追寻经卷的线索。
与小吉的初次会面,让她确认流日经卷确实藏于东京招提寺。按照最初设想,等她取得小吉的信任,便与他一起去日国。
可从第七次文艺会议引起的反响来看,既有经卷的守护都很有难度,更遑论去日国追索。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吉将经卷再带回来呢?
孟灿云想起一个人。
这些天,她从报刊小说里了解到明淑珍的不少信息,其中就有她的父亲与小吉的一段渊源。
明淑珍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曾任沙城教育厅厅长。十年前,明父邀请小吉来华交流学术。彼时鸣沙窟已在学界小有名气,小吉提出想去鸣沙窟游览,明父为尽地主之谊,同意了他的请求。
小吉初访鸣沙窟,对之魂牵梦萦,返程临走前一刻,因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他又专程返回鸣沙窟与之道别,为此差点误了火车。
小吉的初次访华是圆满且友好的。但是半月后,明父突然登报声明与小吉决裂,并呼吁学界封杀小吉,抵制此人在华的一切活动,不许他再踏足沙城半步。
不过这份单方面的决裂声明,没过几天就被撤下来。之后,明父数次赴日拜访小吉,为推进华、日学术交流积极奔走,《沙城遗珠》便是这一时期两国合力著述的成果。又过几年,明父去世,华、日学术关系渐渐疏远。
直至去年明淑珍赴日,因语言不通几近被骗,幸被小吉遇见,收入师门。从此明淑珍成为小吉的学术助理,女承父志,继续为华、日学术关系做贡献。
由此可见,明淑珍对经卷必不陌生,凭借她丰厚的家学渊源以及小吉对她的信任,或许可以请她帮忙劝服小吉将经卷送回……
……
正想得入神,紧锁的大门突然被人叩响。
孟灿云惊疑不定,意识到这里是督军府,这才定了定神,起身到院子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穿军装的陌生女人。乍一见,她就微笑着伸出手:“是孟灿云吧?我是督军府招商部的负责人,若青。”
女人声音甜美,像风铃一般悦耳。不仅如此,她皮肤白皙,眉眼温柔,与壁画上的仕女颇为相似,自有一种古典风韵。烫过的卷发与红艳的嘴唇,又衬出她时髦干练的气质。
是一位宜古宜今的美人。
“对,是我。”孟灿云意识到面前的美女正是她未来的上司,不敢怠慢,连忙回握住她。
“我们之前见过一面。在督军府,你撞翻过我的文件。”松开手后,若青往后退了半步,与孟灿云拉开距离,淡淡打量她。
经她提醒,孟灿云记起那次从索靖山办公室走出来的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
只不过……
“您可能记错了,当时我并没有撞到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