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水尽13(1 / 2)
薛砚听两指摩挲字条,沉默半响道:“你说的不错,成王三年前确实叛乱过,我爹也确实曾平反了成王叛乱。”
薛砚听转向江面,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奔涌。
“当年陛下初登帝位,朝中各处都不稳,几个亲王想要谋反不慎走漏风声,皇帝当夜就派兵杀了那几个亲王,这你是知道的。”
“成王是皇帝的亲弟弟,跟皇帝是一个母妃生下来的,陛下最是疼爱信任成王。亲王谋反一事陛下从未怀疑过成王,可后来陛下的亲信查出成王身边的几个门客与谋反的亲王有联系,朝中一些天子近臣私下纷纷上书请陛下处惩成王。”
“皇帝不相信成王参与谋反,可证据就摆在眼前,大臣说的多了,皇帝也不免会有疑心。最后皇帝密旨,成王若是愿意遣散身边门客幕僚,便不再追究成王的过错。”
“可成王酷爱眷养门客幕僚,整日与门客幕僚饮酒谈诗,每每出行便是随行的马车就能将街上堵的水泄不通。成王不愿遣散,便杀了那几个查出来的与谋反亲王有联系的门客,将人头送进了皇宫。”
“本来陛下就这样放过了这件事,却在某天夜里惊醒听见身边的太监谈论起此事,说成王杀人送人头进宫是做贼心虚。陛下大怒,当即砍了那几个嚼舌根的太监,接着下旨要成王遣散幕僚门客。一个月后皇帝给成王封了一块地,将人赶到了庸川。”
“却不想成王到庸川后竟又开始暗收门客私养幕僚,后来更是直接在庸川招兵买马,皇帝知道后便派我爹前去平反。”
“薛老将军那时不是在边疆与柔古打仗吗?”长孙弦佩问。
薛砚听道:“那时仗已经打完了,只差一个收尾。我爹收到圣旨后就去了庸川,留我在边疆收尾。”
长孙弦佩道:“这样说来,薛老将军不是死在沙场上,是死在了平反成王的那场叛乱中。”
薛砚听轻微点了点头。
长孙弦佩明白了,怪不得当初她说薛老将军劳苦功高死得其所时,薛砚听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又怪不得皇帝会将她遣到乌州。
皇帝哪里是不知道当初长孙弦佩被薛砚听弹劾是无妄之灾,分明是知道薛砚听是借着长孙弦佩的一句“死得其所”在质问自己,而皇帝也不过是在借遣她到乌州来安抚薛家安抚薛砚听。
而薛明敬老将军明明打了胜仗却死在庸川,皇帝为了他们两兄弟之间的颜面说成王病逝,说薛老将军战死沙场,薛砚听又怎么能不怨。
“这样说来,倒是我运气不好,偏偏多嘴说了句不该说的话让人听了去,也是咎由自取。”长孙弦佩哼了一声,接过薛砚听还回来的字条攥在手心里揉捏,脸上挂起温和随意的假笑,“不过将军既然早知道错不在我,又怎么总是针对为难我呢?”
薛砚听道:“你不是一回来就射了我一箭吗?”
“那也是你弟弟先向我射箭的。”长孙弦佩道,“三年前我因你被迫远去乌州,三年后我刚回阙都薛承策就来招惹我,要不是他先来射我一箭,我又怎么会要还你一箭回去?”
“何况将军害我到苦寒之地受罪三年,我射你一箭解解气难道还不应该吗?”
薛砚听沉默了。
说来她确实该怪他。
“算了,事已至此,我不跟你吵这些。”长孙弦佩打断刚张口的薛砚听,不耐烦的揉了揉额头,“浔陵府衙的账目我已经查清,吴道就是杨必,只等拿了他的人头,你我便都可以回去复命。”
原就是他先不占理,长孙弦佩说这件事暂且得过,薛砚听心里虽塞着一口气,却也不在这个时候上赶着讨没趣,他把头撇到一边动了动唇,算是默认了。
长孙弦佩转身就要离开,薛砚听叫住她:“你去哪?”
长孙弦佩道:“自然是去为将军准备那一千金。”
薛砚听抿了抿唇,道:“那一千金……”
长孙弦佩头也不回:“将军放心,最多七日,便会有一千金送到将军面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