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再至乌州(1 / 2)
娄燕之在开始的几天还装装样子,后面他骑马骑得腰酸背痛,干脆直接把马绳往颜三白手里一塞,自己躺到后面的粮车上去了。他枕着胳膊翘着腿,整个身体跟着粮车的颠簸轻轻晃动,这幅模样瞧上去不像是做使臣去的,倒像是出来郊游的。
颜三白话不多,从出城到现在也没听她说几句。就是娄燕之渴了喝水要她倒,太阳刺眼要她遮,她也是任劳任怨地默默做事不会说什么。
这一路上长孙弦佩才知道颜三白原是家中受罪被牵连囚于掖庭,后来在农事上展露出天分,被掖庭里教学的博士举荐进入司农寺后一直在娄燕之手下做事。掖庭人言杂乱,她便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这一路上也总是安安静静地呆着没什么存在感,若不是有人同她说话她便轻易不会开口。
车马粮队在苍卯粮道上日夜兼程,紧赶慢赶地行了十几天,终于快要到达边境的乌州。
这日一大清早,长孙弦佩正坐在树边拿一块布擦拭她那把弯刀,忽而一阵浓郁的鲜香味传来,长孙弦佩一抬头,颜三白端着一碗鱼汤放到她面前。
鱼汤冒着热气,长孙弦佩接过,碗沿还烫手指,她放下布帕和弯刀用,两手手指头撑着碗吹了吹,“附近无溪无河,哪里来的鱼?”
“今早路过一个鱼贩,我跟他换的。”
“自己的钱?”
颜三白低低“嗯”一声。
长孙弦佩放下鱼汤摸出一块碎银递给她:“给大家开小灶的钱怎么能让你掏,我给你补上。”
颜三白摇头:“大人不用……而且用不了这么多钱……”
“就是让娄燕之掏钱,也轮不到你掏钱。”长孙弦佩将银子塞到她手心里,“我给你你就拿着,难道我还能差这么一块银子?”
颜三白还是摇头,急的涨红了脸想把银子还回去,长孙弦佩不接坐回去端起了碗。颜三白只好道了谢收下。
长孙弦佩捧着热鱼汤小口小口地喝着,颜三白将鱼汤分给了押运粮车的押运官,又自己盛了一碗喝,剩下的都在锅里温着。
说起来这一路上吃干粮吃得人脖子都能哽出二里地,好在她们这群人里有个会做饭的颜三白。
自从颜三白因为娄燕之吃不惯干粮给他们开小灶熬过一次野菜汤后,每到饭点这群押运官们就自发地挖野菜猎野兔,处理干净交给颜三白就等着吃了。连那锅,都是经过押运官们一致同意,集资跟过路的老婆婆买来的。
等吃完,不用人吩咐,灭火的灭火,刷锅的刷锅,剩下的人就齐刷刷地夸颜三白做的饭好吃,常常是弄的本就不爱说话的颜三白满脸通红。
喝了鱼汤暖了身子,押运官们收拾着一会儿启程。等都东西都整理好了,只剩野地上的炊具还没收拾,娄燕之才出来伸了个懒腰。
“好香的味道,今早做了什么?”
“是鱼汤。”
颜三白端了一碗给他,现在鱼汤早就不烫了,娄燕之尝了尝,颜三白小声提醒他:“快要到乌州了。”
“哪里来的鱼?”娄燕之问。
“跟鱼贩换的。”
“怎么换的?”
“我把钱摊在手里给她,她就给我拿了一条鱼。”
“没跟鱼贩说话?”
“说了。”
“怎么说的?”
“钱,换鱼。”
↑返回顶部↑